第 3 部分
��的灯光,看一会儿才独自走开,没有一个人发现。”
尽管“成功率”很低,初恋仍是扣人心弦的。无论是成功的恋爱,还是不成功的恋爱,都是那么纯洁,那么强烈,那么美好,那么充满可歌可泣的戏剧性。
它是诗,是画,是小说,是戏剧;但它不是虚构的、由艺术家精心制作出来的美,而是由真实的人在俗世中创造出来的超凡脱俗的美,是真实的美——尽管有一种美学观点认为,真实的不可能是美的。它至少证明,中国的女性决不缺少爱的能力,她们当中的佼佼者甚至可以达到爱的艺术家的境界。
第七章 异性感情
有人曾经对中国人心目中的“缘分”观念做过专门研究。据我的观察,老派的中国人对“爱”这个观念感到相当陌生,觉得它相当foreign(外国味);而“缘”却是个中国味十足的观念。两个人,外人看着很般配,可怎么也搞不到一起去,人们就会说他俩“无缘”;两人特别合得来,尤其是违反了世俗的地位规范走到一起,用西方文化的观点看,这就是典型的浪漫爱情,要让中国人来说就是“有缘”。民间俗语有言:“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说的就是这种感觉。
关于缘分的说法很有道理,或许它是中国人对爱情的一种含蓄的表达方法;或许它是对没有体验过爱情的一种自我安慰方法。例如,我访问的一位中年女性就这样说过:“我和他感情还行,还算和睦。我们俩人就算是对上眼了,觉得有缘分。”另一位说:“我在三个可能的结婚对象中选择了他,他是三个人里家庭条件最差的。原因是,第一,我对他有同情的感觉;第二,我想低就不想高攀;第三,我们俩有缘分。有次他说,咱们算了吧,我没人家条件好。我坚持和他结婚,我感觉三个人里还是和他感情最好。”然而,调查中一个在我看来意义十分重大的发现是,爱这种感情决不是其他民族和其他文化的专利,中国女性完全有爱的能力和爱的经历,只不过有些人缺少爱的机会。当然,不能否认,人所拥有的爱的能力是不同的,有的人能够一次又一次地爱上某个人,爱得非常强烈;有的人却很难爱上一个人;有的人不能忍受同没有爱的人生活在一起;有的人在这方面感觉却迟钝得多。
双向的爱一位学美术的女性讲到她和爱人一见钟情的往事:“我们俩一见钟情。我一见他的房间就感到喜欢,满屋子都是画。我俩从认识到结婚只有四个月。那次他对我说:这一切都是我梦寐以求的。听了这话我就全明白了。”
一位在基层文艺团体工作过的前知识青年叙述了她的罗曼史:“我和丈夫的结合是上帝给我们安排的缘分。他这个人一点也不随和,他对很多人看不上眼,总是一个人独往独来。他人长得高高大大的,很魁梧。那时我在一个剧团工作,他是团里的木工,家在农村。有人给我们介绍,我还没见他就推掉了。推了之后才见到他,感到他有一种男人的敦厚的感觉。我想,那也不行呀,怎么能嫁给一个农民呢?不是大掉价儿了吗?有一次他和人打扑克,我忽然觉得他的作派透着一股男子气。就那么几秒钟的时间,就有了感觉。以后我不管到哪儿,眼睛都在搜寻他。
有人跟我开玩笑,说他这人挺好的。这一段时间,我的心整个让他牵着。你说他不知道吧,他有时会跑到我屋来说话。那时他还在见别的人。他一跟我说他有朋友了我就想哭,好像怕他被别人抢去了;他一说和哪个人不合适,我又好过些。他不爱说话,我说话他就安静地听着。我就是被他这个沉默劲迷住了,离不开他了。有一次他摸了一下我的脸,这是他第一次碰我。后来他说,手滑了好几天。“
尽管“成功率”很低,初恋仍是扣人心弦的。无论是成功的恋爱,还是不成功的恋爱,都是那么纯洁,那么强烈,那么美好,那么充满可歌可泣的戏剧性。
它是诗,是画,是小说,是戏剧;但它不是虚构的、由艺术家精心制作出来的美,而是由真实的人在俗世中创造出来的超凡脱俗的美,是真实的美——尽管有一种美学观点认为,真实的不可能是美的。它至少证明,中国的女性决不缺少爱的能力,她们当中的佼佼者甚至可以达到爱的艺术家的境界。
第七章 异性感情
有人曾经对中国人心目中的“缘分”观念做过专门研究。据我的观察,老派的中国人对“爱”这个观念感到相当陌生,觉得它相当foreign(外国味);而“缘”却是个中国味十足的观念。两个人,外人看着很般配,可怎么也搞不到一起去,人们就会说他俩“无缘”;两人特别合得来,尤其是违反了世俗的地位规范走到一起,用西方文化的观点看,这就是典型的浪漫爱情,要让中国人来说就是“有缘”。民间俗语有言:“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说的就是这种感觉。
关于缘分的说法很有道理,或许它是中国人对爱情的一种含蓄的表达方法;或许它是对没有体验过爱情的一种自我安慰方法。例如,我访问的一位中年女性就这样说过:“我和他感情还行,还算和睦。我们俩人就算是对上眼了,觉得有缘分。”另一位说:“我在三个可能的结婚对象中选择了他,他是三个人里家庭条件最差的。原因是,第一,我对他有同情的感觉;第二,我想低就不想高攀;第三,我们俩有缘分。有次他说,咱们算了吧,我没人家条件好。我坚持和他结婚,我感觉三个人里还是和他感情最好。”然而,调查中一个在我看来意义十分重大的发现是,爱这种感情决不是其他民族和其他文化的专利,中国女性完全有爱的能力和爱的经历,只不过有些人缺少爱的机会。当然,不能否认,人所拥有的爱的能力是不同的,有的人能够一次又一次地爱上某个人,爱得非常强烈;有的人却很难爱上一个人;有的人不能忍受同没有爱的人生活在一起;有的人在这方面感觉却迟钝得多。
双向的爱一位学美术的女性讲到她和爱人一见钟情的往事:“我们俩一见钟情。我一见他的房间就感到喜欢,满屋子都是画。我俩从认识到结婚只有四个月。那次他对我说:这一切都是我梦寐以求的。听了这话我就全明白了。”
一位在基层文艺团体工作过的前知识青年叙述了她的罗曼史:“我和丈夫的结合是上帝给我们安排的缘分。他这个人一点也不随和,他对很多人看不上眼,总是一个人独往独来。他人长得高高大大的,很魁梧。那时我在一个剧团工作,他是团里的木工,家在农村。有人给我们介绍,我还没见他就推掉了。推了之后才见到他,感到他有一种男人的敦厚的感觉。我想,那也不行呀,怎么能嫁给一个农民呢?不是大掉价儿了吗?有一次他和人打扑克,我忽然觉得他的作派透着一股男子气。就那么几秒钟的时间,就有了感觉。以后我不管到哪儿,眼睛都在搜寻他。
有人跟我开玩笑,说他这人挺好的。这一段时间,我的心整个让他牵着。你说他不知道吧,他有时会跑到我屋来说话。那时他还在见别的人。他一跟我说他有朋友了我就想哭,好像怕他被别人抢去了;他一说和哪个人不合适,我又好过些。他不爱说话,我说话他就安静地听着。我就是被他这个沉默劲迷住了,离不开他了。有一次他摸了一下我的脸,这是他第一次碰我。后来他说,手滑了好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