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 部分
/>   许多早婚的少年夫妻犯了这样一条错误:他们不是严肃地对待生活,而是闹着玩,他们想学成人那样生活,但因社会经验不足而失望。

  总的来说,早婚的夫妇大多悔之莫及,有孩子的稍好一些。

  但也有一些少年夫妇始终不渝,同舟共济,对付生活中的风风雨雨。张克加讲起她的生活经历就像神话,但却是真实的事情。她现在已经27岁了。她回忆道:结婚时我念大学四年级,正好20岁。事先未经深思熟虑,因为我未婚先孕,只得退学。父母为此大为恼火,不断咒骂我丢了他们的脸。

  我不愿像父母那样多产。但在具有传统观念的家庭里,避孕很困难,父母反对我们做他们不愿做。不曾做过的事。

  我父亲常说:“你啊:既然愿意降生在这个家,我就全部的接受下来。为了不要有五个以上的孩子,我简直是在吃毒药。

  言下之意,我不能随便避孕。让母亲为性欲付出了代价,我也必须依样画葫芦。不生孩子就是犯罪。这种负担是很重的。“

  我想摆脱父母令人窒息的管束。当时我快取得学士学位。本来可以暂不结婚,自由自在地生活。

  我希望早日成为真正的成年人,父母为孩子付出了代价,要报答,照料他们,我不愿拖累父母而被看作是不懂事的娃娃。

  我和“大个子”认识了七八个月就结了婚,我们是在中山大学认识的。我认为我们爱情是牢固的。我不像一般少妇,婚后埋头家务,我又继续上成人大学。1988年,我们把女儿给人照料,或者带着她各处走。

  1988年真是快乐的年头,我俩常出门赴宴。女儿很乖,当我们之中有一个要去上课时,另一个就留下来照料她。我一点也不觉得疲劳,而且高兴。我们是高高兴兴结婚的,孩子也不成为累赘。而我的父母却把养孩子视为苦差事,我实在不理解。

  几年之后,我们又生了一个男孩。

  我俩婚后7年一直相安无事。我认为夫妇拌嘴的原因,常常由于彼此把问题尖锐化了,夸大了……,为了发泄怒气而闹僵……总而言之,直到现在,我们的生活很和谐,我们离工作单位很近,可以回家吃午饭,我们常常交谈,我们并不迁就对方,各自保留人格和个性,谁都不抹杀对方的个性。“

  家庭的负担,是这一类型的都遇到的问题。少年夫妻的负担尤其重,感情上如此,物质上也如此。

  此外,还有个两人个性是否相容的问题。少年的生活道路尚未选择,他们应付生活的能力还不强,还确定不了是否与爱人能棚皆相处,误会,矛盾免不了,频频发生……年轻时代的爱情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创伤永平治愈不了,结合得比较好的,还可以学着携手前进、互帮互爱着生活……

  2。爱的恐惧

  中世纪时期,中国害怕两件东西:科举、战争。今天的校园文化也惧怕两件东西:爱情、贫穷。

  二十世纪下半叶,人类对爱情的恐惧虽没有公开表露,骨子里对它的畏惧着实不亚于战争和传染病,从某种程度上说,它与死亡一样可畏。

  人们在公开场合却沤歌爱情,以溢美之辞赞美它,而对爱情的表现——两性关系却噤若寒蝉。这就如以镶花边的台布遮掩粗糙劣陋的钢琴脚,一如出卖r体的荡妇化装成修女。

  知识阶层一面悲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