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 部分
��危机,做父母的采取两种态度,一种是不得不违心地为子女们张罗婚事,准备好两个房间,因为这对小夫妇很快就要生儿育女啦!

  另一种是呵斥子女:“读完书再谈恋爱,不要虚度年华,理智一些!”但这种鸵鸟政策是危险的,他们不久便发现儿女们长大了,木已成舟,只好将就啦,幸而一切都已准备就绪。

  早婚的那些女大学生过早地失去青春,虽没经过战祸,却备尝锅、盆、碗、碟、奶瓶、n布之苦。

  她们指望志同道合,携手前进,但眨眼之间幻想宣告幻灭。他们摆脱了父母管束却被自己的儿女束缚……初恋的美梦碰到现实便化为泡影,夫妇共同生活10年。

  15年之后,还能存下多少幻想!

  美国巴特里克。巴佛尔·德尔伙写的第一部小说《黎明的孩子》描述的就是一对早婚夫妇,男主角特里斯当,女主角卡米尔,年龄15至17岁,他们相爱,由于孤独和无聊,他们的恋情迅速发展。当时他们正在疗养所治疗肺病。他们太不谨慎了。不久,卡米尔怀了孕。她明白自己不久于人世,这个将出生的孩子将是使她话下去的希望,而他也不想她失去宝贝。孩子生下来,卡米尔死了。特里斯当独立抚养孩子。他对生活失去兴趣,小生命常使他忆起已死的初恋。他过量酗酒而中毒,他无法驾驭自己的命运,终于自戕了事。

  作者巴特里克是四个孩子的父亲,大女儿尚在幼年。他谈论他是怎样构思这本小说的:我创作的小说以初恋为主题,我早就酝酿这个主题了。

  青少年时期已撰写了初稿,现在不过是朝花夕拾而已。

  我十分了解青少年时代的生活。对青少年来说,生活是不好对付的,谁也难料自己会出什么事。尤其是感情生活、爱情生活和社会生活方面,对于他们都是新鲜的。他们缺乏生活经验,父母的劝告又听不入耳,时常瞒住父母胡作非为……我是在书堆中度过青少年时代的,我生性胆怯、内向、腼腆,没有朋友,不和任何人来往,我只和小说(那时流行袖珍本小说)里面的人物聊天。

  我不了解外界的生活和人情事故,在女孩子面前噤若寒蝉,拘谨笨拙,但又热衷于狂飘式的生活,走向极端,多愁善感,幼稚。

  卡米尔不是这种年龄的化身:她年纪轻轻就怀了孕,身体孱弱,重病在身。我认为怀孕的妇女很值得描写,有些男子为此狼狈不堪……,我觉得这个主题不错。此外,我喜欢孩子,喜欢做父亲。

  我的书又是描写生与死的,主人公的生活经历跌宕曲折。卡米尔去了,爱情完了,特里斯当万念俱灰。他认为他们的初恋是一生中最美好、最强烈的感情。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只是凭主观愿望培养孩子,方法生硬古板。他疾病缠身,把性a看得高子一切,他不像成年人那样恐惧死亡,却尽知及时行乐的重要。

  女主人公卡米尔在六十年代初期算得上是很开放的女性。她预感在世之日无多而早熟,那个时候未婚生育是耸人听闻的非同小可的大事,她可真是个反叛性格的女性,现在对这类现象已经司空见惯(城里人对此仍认为是愚蠢的,软弱无能的表现……)过早体验人生对青少年是有害的,早婚的女大学生缺乏生活经验,造成种种恶果的不乏其例。

  18岁便结婚成家未免为时太早。美国电影编导奥里维·诺林编导的第一部影片《告别学校》反映的主题便是这个。

  三年前这部电影获得成功。影片中的主人公才15岁。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