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节
很是满意。
于是很快定下日子,招这些未来的学生入宫。
对于皇帝要让宗室送子女入宫统一进学这件事,宗室们第一反应:这是又要闹什么幺蛾子?
没办法,大魏皇室宗亲不好做,不敢出头不敢冒尖,生怕上面坐着的对他们有什么意见,闹得日子更不好过。
等肃王拜访了两个还活着的叔叔后,宗室才开始渐渐信了,皇帝这一回是真想要拉宗室一把了。
说起来,元清帝这样做,很有挑战祖制的嫌疑,若放在民间宗族中,改变祖规,是要全族讨论,由族老们再三商议才能决定的,但谁让元清帝是皇帝,自然是他说了算,当然,如果元清帝要做的太过,宗室还是会出来抗议的。
大魏至今唯二没有被宗室上书过的皇帝也就神宗和元清帝了,前者是因为活得太久,等他开始荒唐的时候,上头长辈都没了,下面除了弟妹,就是儿孙,谁敢说他。
元清帝则是因为年轻,也没做什么错事,宗室自然犯不着找皇帝不自在。
不过这一回,宗室没有一个站出来反对的,无他,这件事对他们有益无害,甚至是有大益。
否则三位大长公主也不会非要将自家儿孙塞进来了,而不在限定年纪范围内的则纷纷扼腕,年纪不到的还好些,有一就有二,他们等得起,过了的嘴上说着不在乎的酸话,心里羡慕嫉妒。
最后选定的二十三个孩童,魏家宗室十八个,来自公主一脉的五个,其中四个来自三位大长公主家,最后那个是庆康大长公主用人情捎带上来的。
这个被捎带来的孩子叫崔昭,算起来跟皇室也有那么一点关系。
崔昭的外高祖母是神宗的小姑姑,嫁人后便因难产而亡,留下一个女儿,因长得与神宗元后早逝的女儿有些像,被接进宫养了几年,即崔昭的外曾祖母。
这位外曾祖母以郡主的身份出嫁,嫁人后倒是过了一段好日子,但后来神宗十几个儿子夺位,郡马一家被牵连其中,外曾祖母因着郡主的身份逃过一劫,带着女儿活了下来。
她的女儿即崔昭的外祖母,神宗的元后怜惜郡主不幸,又将崔昭的外祖母时常接进宫。
彼时元后将失了母亲的庆康大长公主养在身边,崔昭的外祖母便时常带着庆康大长公主玩耍,久而久之,庆康大长公主便待她比元后更亲近。
后来朝中一片混乱,元后病逝,崔昭的外祖母失了依靠,很快嫁了人,庆康大长公主又还小,一时断了联系,等庆康大长公主出阁,崔昭的外祖母已经去世,只剩下一个十岁的女儿,即崔昭的母亲。
但此时崔昭的母亲已经随父亲外放,等再回京时,只剩下襁褓里的崔昭。
庆康大长公主念及幼时崔昭外祖母对她的悉心照顾,接受了崔昭母亲的临终托付,将崔昭养在了身边。
所以这次入宫进学的事一出,庆康大长公主便将崔昭和女儿嘉善公主一起送了进来,两人正好十岁。
和别的孩童不同,因着寄人篱下,崔昭比寻常孩子要早熟许多,虽然庆康大长公主待他极好,但毕竟不是亲生。
这次能够入宫进学,崔昭对庆康大长公主十分感激。
崔昭虽然对能入宫进学充满期待,但他也知道他的�
于是很快定下日子,招这些未来的学生入宫。
对于皇帝要让宗室送子女入宫统一进学这件事,宗室们第一反应:这是又要闹什么幺蛾子?
没办法,大魏皇室宗亲不好做,不敢出头不敢冒尖,生怕上面坐着的对他们有什么意见,闹得日子更不好过。
等肃王拜访了两个还活着的叔叔后,宗室才开始渐渐信了,皇帝这一回是真想要拉宗室一把了。
说起来,元清帝这样做,很有挑战祖制的嫌疑,若放在民间宗族中,改变祖规,是要全族讨论,由族老们再三商议才能决定的,但谁让元清帝是皇帝,自然是他说了算,当然,如果元清帝要做的太过,宗室还是会出来抗议的。
大魏至今唯二没有被宗室上书过的皇帝也就神宗和元清帝了,前者是因为活得太久,等他开始荒唐的时候,上头长辈都没了,下面除了弟妹,就是儿孙,谁敢说他。
元清帝则是因为年轻,也没做什么错事,宗室自然犯不着找皇帝不自在。
不过这一回,宗室没有一个站出来反对的,无他,这件事对他们有益无害,甚至是有大益。
否则三位大长公主也不会非要将自家儿孙塞进来了,而不在限定年纪范围内的则纷纷扼腕,年纪不到的还好些,有一就有二,他们等得起,过了的嘴上说着不在乎的酸话,心里羡慕嫉妒。
最后选定的二十三个孩童,魏家宗室十八个,来自公主一脉的五个,其中四个来自三位大长公主家,最后那个是庆康大长公主用人情捎带上来的。
这个被捎带来的孩子叫崔昭,算起来跟皇室也有那么一点关系。
崔昭的外高祖母是神宗的小姑姑,嫁人后便因难产而亡,留下一个女儿,因长得与神宗元后早逝的女儿有些像,被接进宫养了几年,即崔昭的外曾祖母。
这位外曾祖母以郡主的身份出嫁,嫁人后倒是过了一段好日子,但后来神宗十几个儿子夺位,郡马一家被牵连其中,外曾祖母因着郡主的身份逃过一劫,带着女儿活了下来。
她的女儿即崔昭的外祖母,神宗的元后怜惜郡主不幸,又将崔昭的外祖母时常接进宫。
彼时元后将失了母亲的庆康大长公主养在身边,崔昭的外祖母便时常带着庆康大长公主玩耍,久而久之,庆康大长公主便待她比元后更亲近。
后来朝中一片混乱,元后病逝,崔昭的外祖母失了依靠,很快嫁了人,庆康大长公主又还小,一时断了联系,等庆康大长公主出阁,崔昭的外祖母已经去世,只剩下一个十岁的女儿,即崔昭的母亲。
但此时崔昭的母亲已经随父亲外放,等再回京时,只剩下襁褓里的崔昭。
庆康大长公主念及幼时崔昭外祖母对她的悉心照顾,接受了崔昭母亲的临终托付,将崔昭养在了身边。
所以这次入宫进学的事一出,庆康大长公主便将崔昭和女儿嘉善公主一起送了进来,两人正好十岁。
和别的孩童不同,因着寄人篱下,崔昭比寻常孩子要早熟许多,虽然庆康大长公主待他极好,但毕竟不是亲生。
这次能够入宫进学,崔昭对庆康大长公主十分感激。
崔昭虽然对能入宫进学充满期待,但他也知道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