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 部分
�各有志自是不能强求,毕竟曾经拥有,倒也不奢望天长地久了。

  心中释怀,点头道:“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知君。来来来,幼安兄,承蒙错爱,子义敬你。”

  管宁听得心头大震,他刚才始终注意太史慈的面部表情,看到太史慈亦有黯然神伤之意,大生知己之感。无奈自己此时实是心意已决,虽心喜得此新朋,看出此子与众不同之处,但毕竟不知底细,实难改变自己的心意。

  此时闻听太史慈的诗句却在心中苦笑:自己相交确是满天下,可知己又有几人?自己要走的道路会有几个同路人?

  虽如此,还是在与太史慈对饮一杯后大有深意道:“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此时众人心中的震撼无以复加,虽知管宁对太史慈另眼相看,但仍想不到管宁竟如此看重太史慈,要知管宁自成名后可是很少与人互答诗文。

  今天竟为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太史慈破例了。

  一时间,大厅中充满了奇异的气氛。

  太史慈知道前两句诗是曹c在赤壁之战时吟咏的《短歌行》里的句子,不过这并非曹c的发明,和后两句是一样是《诗经》中的名句。

  前两句诗原意是说女孩子对自己心上人相约未至时的一种甜蜜的回忆,描绘了十分依恋心上人的宽厚又温暖的胸怀的而独自沉吟的动人姿态。

  不过这时代的人喜欢用《诗经》里的诗歌一语双关,比如曹c在《短歌行》里引用这几句诗的意思则变为渴望得到治理国家的贤才,以美人比喻自己,而以心上人比喻贤才。

  此之谓屈原在诗歌中常用的“香草美人”之法。

  管宁此时引用此诗句,则是引太史慈为至交好友之意。

  何人可与管宁比肩?莫要忘记,连华歆都不在管宁的眼里。昔日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管宁管幼安,今日却为一个初出茅庐的太史慈而动容了。

  太史慈却看穿了管宁心中的苦涩和矛盾,虽不知为何这管宁从刚一见到自己是就好像很看重自己,但毕竟是好事。

  心中又燃起了希望,绞尽脑汁,猛地灵光一闪,想起一句名句来,慨叹道:“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顿了一顿又道:“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

  用的也是“香草美人”之法。

  管宁心中翻起滔天巨浪,自是知道太史慈看穿了自己今日与太史慈一别将天各一方,难以相见,更看出太史慈对自己有把臂论交甚至邀请自己去西北六县之意。

  难道他已经看穿了自己的心意?否则岂能说出这种别人不懂在自己听来又大有深意的话?

  偏偏自己又颇为心动。

  管宁几年来目睹黄巾之乱,民不聊生的局面太多了,对这大汉朝廷彻底的失望,偏又不是出路在何方,以他的贤才自可辅佐明主,开创盛世,可那又如何?

  夏、商、周、两汉哪个不是强极一时?可到头来尘归尘,土归土,被扫进了历史的尘封中。

  问题出在哪呢?管宁不知道,他虽然以天纵之资敏锐地把握到了人治无法杜绝腐败和专权乱政从而亡国的缺陷,可却无法说清楚,更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