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9话 老高家的传统…
  没错!

  来自高句丽的高跋彦,在一众扶余族老面前,称呼他们为“叔伯”,一点问题都没有!

  谁让,高句丽部落联盟,就是从扶余部落联盟里分裂出来的一支呢!?当年高句丽的“开国大王”朱蒙,高朱蒙,正是扶余部落联盟都熟知的王子。

  高朱蒙拉着队伍投靠了大汉朝廷,并在玄菟郡的行政区域内,建立了第一个据点。因此高朱蒙也被汉朝皇帝册封为县侯。

  光武中兴后,玄菟郡郡守府的位置,就是高朱蒙建立的,高句丽第一个据点的所在地。

  在汉朝体制内,管这个地方,叫“高句骊县”…

  在高句丽部落内,管这个地方叫故国王都。直到高句丽部落群羽翼丰满,并再次迁徙至纥升骨城,立都建国。

  随着汉朝中枢体系,对长城以北的掌控力下降,才使得原本已经被玄菟郡隔离开的扶余,与高句丽,最终再次接壤。

  或战或通婚。

  重新“建交”又上百年了。

  所以站在亲缘宗族关系的角度,高氏一族,不论是扶余高氏还是高句丽高氏,其实,都是一个祖爷爷生的。

  两百多年的“分立”,并没有影响大家之间,互算辈分的传统…毕竟交流没有真的被打断…只要是两“国”姓高的坐在一起,数一数祖辈,总能数出一个共同的先祖。

  这就有点像春秋战国的各大诸侯一样。

  只要想,那么,大家共同的祖先,甚至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

  (其实战国诸侯的亲缘族谱都是胡编的)

  (政治需要么)

  (宗教需求么)

  …

  因此,深知自己是“外人”的高跋彦,放低姿态,对着满场一多半比自己年纪还小的“高氏族人”,喊一句“叔伯”,也合情合理。

  而且这句“叔伯”的潜台词,摆明了是要提醒满场的人,咱现在讨论的是“高氏族人”的家事…不是什么扶余和高句丽的政事。

  …

  想明白了这一层内容,扶余族老们,也不张牙舞爪了。

  因为高跋彦的一句“你们好像忘了一件事”,也恰恰在提醒高朱蒙分裂扶余部落的历史!

  短短一句提问,在情理和事实上,都简明扼要的指出了一个新问题…一个很新很大很严重的问题!

  那就是!

  对哦~

  现在主张“请天主来战”的一派,与“默不吭声”和“含糊其辞”的两派,三派人,在面对高茂是不是可以称得上“合法为王”的问题上,似乎没有统一过意见!

  再往下推敲,主战派都是没有亲眼见识过“天主天威”的土鳖;而沉默不语的族老们,则都在天主之境生活过。

  至于含糊其辞搅混水的那些族老…

  他们是亲历过“巨鸟天袭”的!

  也就是说,现在在场,参与讨论的扶余族老群体,有一半人推崇“打一架”的原因,正是因为他们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