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节
�。把宝玉看得更紧,一时不许离了人,就怕走漏了风声。

  等成亲后,一推三六九,那时生米煮成熟饭了,依宝玉的性子又能怎么样,总不能不顾宝钗的。

  只是,惹是黛玉不出阁,还在园子里住着,王夫人的心就不踏实。

  这事也传到了薛姨妈那里。宝钗听到,低头不语。薛姨妈却想着,黛玉一日不嫁出去,宝玉的心思总在黛玉身上,岂不是会苦了宝钗。

  这黛玉的婚事,就成了王夫人和薛姨妈的心病。

  北静王府那边,老太太说不成,王夫人也没得到北静王妃传来的准话,只得先找了官媒人,四处打听,可有合适的。

  紫鹃瞧着几天来,黛玉都不再提走,不知道黛玉怎么想的。

  黛玉在潇湘馆里溜弯时,问雪雁:“我若说个故事,你能记下来吗?”

  第8章

  雪雁笑了:“姑娘但凡说,就算是要说三天三夜的故事,我拼着这条命也背下来。”

  “那倒不用说三天三夜,也不过就几句。”黛玉也笑了。

  “就几句话,姑娘也太小瞧人了。我们一天来往递话的得说多少次,哪一次能给姑娘递错了。链二奶奶屋里的小红,不就是因为一次递话递得利索,给二奶奶瞧上了。”

  “你这个故事说得好,说不准凤丫头瞧你嘴伶俐,也把你要了去呢。”黛玉开着玩笑。

  雪雁头一扭:“我可是跟着姑娘一道从南边来的,姑娘莫想不要我。”

  黛玉听得心里酸酸的,王嬷嬷和雪雁都是父亲和母亲替自己千挑万选的。

  当年进京,要带什么人来贾府,林如海也是了心思。

  带得人多,怕给贾府添麻烦,毕竟吃穿用度都是贾府的。贾府的底子,林如海也是知道的。带得人少,那就得,不能让黛玉短了臂膀,没了依靠。

  林如海选王嬷嬷图得是年纪大,见得多,万一黛玉在贾府有什么也好有个商量;雪雁,年龄小,嘴利索,纵然有什么也能推到人小淘气上。可见是用了多少心思。

  这去西边,毕竟路途遥远,前途叵测,不说带哪个不带哪个,倒是得想想别害了人家,那可是自己的不是了。

  紫鹃瞧着黛玉似有伤感,忙道:“你先莫吹嘴,姑娘的差事小心办了才是。”

  “这还有紫鹃姐姐说嘛,姑娘的事我还能不小心。”雪雁笑着。

  这道提醒了黛玉,忙把心思拢了回来,便对雪雁道:“这个故事是这样的:扬州府一户人家有俩个儿子,爹死了兄弟分家产若是平分也没什么,可偏偏当爹的当年说了家产大部分留给老大,老二家够糊口就成了。

  老大跟老二说,咱们住一块,断少不了你的。老二的老婆却想以后日子可得看大伯家的眼色,这多艰难。便把长女嫁到了扬州府的知府家里。老大还没觉得有什么,照样照顾着老二一家,还把正屋让给了老二家住。

  没曾想,有一天老大给人告到了县衙,说老大向来为恶乡里作恶多端。县官一查,果然老大品行是不好,判杖一百流徙三千里。

  那老大是不好,老大的儿子没什么不好,家产就该老大儿子继承,没曾想县官得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