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程家
�右地方政策,注意是足以,老炮堂哥自己都没说别人这么干过,只是首富创造的gdp超过了府县,这就成了罪过?

  至于矫诈修饰,欺罔君子,反过来看,恰恰说明程浚平日里之乎者也道德文章的做派,只不过在老炮堂哥眼里,这就是口不对心,就是假。

  可人家心里怎么想,到底是真是假,从何辨别?

  文中还说长幼共处一室嬉乐无礼之类的话,可想想苏辙自己,去开封应试的时候还和俩儿子俩儿媳同船从眉山一路坐到了开封,这又怎么说?

  所以程家怎么受得了这个,于是两家交往从此断绝,逾四十年。

  程夫人尴尬的处境可以想象,母女连心,夫兄反目,爱女的早逝让程夫人遭受沉重打击。

  结果自然是忧思重重,积劳成疾。五年后,还未等到两个儿子高中进士、荣归故里,就去世了。

  仅凭这一条,苏油认为,老炮堂哥做得有点过了。

  同时老炮堂哥激愤的性格,也让苏油对程家的观感和事情的真相有些存疑。

  苏油觉得这更像是几大世家一窝一窝出进士,连同自己妻子的大度宽容和家世的煊赫,加在一起对他形成了巨大的压力,然后情绪失控借此宣泄。

  那篇《苏氏族谱亭记》,和老炮堂哥后来的文章《辨奸论》一脉贯穿,前一篇里,车子好马子好是罪过,后一篇里,吃得差穿得不干净也是罪过。

  拿这些东西作为子弹来扫射政敌,让苏油觉得嘴炮堂哥总是喜欢走歪把子机枪的路子。

  而他一辈子最喜欢干的,几乎都是这个,缺乏详细的调查研究,论据全部来自古文,基础就无法坚不可摧,容易被人抓住漏洞反击。

  王安石对他反感,厌恶,但并未将他当做同一量级的对手,多源于此。

  平心细想,能教育出程夫人这样名副其实大家闺秀的家族,能培养出好些位进士的家族,当真就如苏老炮所说那样不堪?

  而且从后续的史料来看,苏洵死后,苏轼和苏辙同程家恢复了旧好,而且和八娘的丈夫程正辅,关系也不错。

  老炮堂哥嘴里的“州里大盗”程浚,共有五个儿子,其中四个儿子都先后外出做官,有的还位高权重。

  其中程正辅本身就不弱,后来做到广南东路提点刑狱,当年被贬惠州安置的苏轼正在他下辖,还多得这表哥的照顾。

  好吧苏轼侄儿是个马大哈,对害过他的人如沈括,王安石,章惇,后边都是宽容大度,可以忽略不计。

  可苏辙不是这样的人啊,能得到苏辙认可,那是相当不容易的。

  于是这事情就显得有些蹊跷了。

  到底怎么回事,苏油决定一探究竟。

  于是过了大庆楼,他没有去纱縠行,而是直接去了街对面的程氏书坊。

  程氏书坊门脸高广,临街九丈三开六合大门的铺子,一字排开共有十三间!程半街!

  进入后便是墨香阵阵,一排排半人高的柜台,上边整整齐齐地码放着一部部蓝色封皮的书籍。

  书分经史子集各类,还有一个超级大的柜面,摆放的时文制策,那是供考生们揣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