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节
�出门,所以假期他更愿意呆在家里,这次来玩纯粹是将就小弟,但祝夏一直对目的地表现得神神秘秘,接下来要去的地方明显不是度假景区,倒让傅泽明提起些兴致。
车子从公路开上土路,道路变得坎坷不平,祝夏随着车辆的颠簸晃来晃去,头时不时磕上椅背或者窗户,终于被磕醒,谢叔叔也踩了刹车,回头说:“咱们在这里下,之后的路开不了车。”
这里不算终南山深处,但也已经是一般游客不会涉足的地方,前方的土路被一条窄窄的溪流横穿截断,眼前依然是连绵不尽的山,山脚地势较为平坦,房屋零星散落,看起来是个小村庄,只是附近明显经过人工平整的土地上作物寥寥无几,不像还有人群居在此。
祝夏揉揉眼,看到窗外风景顿时神起来,他和傅泽明一起下车,去后备箱拿行装。除了他们自己的装备,还有一些谢叔叔准备的行李,傅泽明看有防潮垫、应急药品之类的东西,心里大概有了数。
三人分好行装,下车步行趟过溪流,从一条隐蔽的小路往山上爬,十来分钟后,傅泽明从烟云中望见一座瓦房坐落在半山腰。
祝夏卖了一路关子,现在终于忍不住对傅泽明笑着炫耀:“看到了吧,那就是咱家的大别野!”
大别野其实没多大,里外就四间屋,外表还很陈旧,但走进去一看,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完全可以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傅泽明有在山里过夜的经验,是为了拍戏,那时住在一间环境极差的旅店里,祝夏这栋“别野”屋里白灰刷墙、水泥平地,屋外院子里铺满青条石,打了一口井,院子边栽着几棵梨子树,已经好过那破旅店数倍。
谢叔叔帮他们把行李拿进屋子,约好来接人的时间,就走进未消散的晨雾里下山去了。
祝夏把行李往屋子里一扔,兴奋地绕着院子走了两圈,看看水井又摸摸果树,跟傅泽明感叹:“我有两年没来过这儿了。”
傅泽明站在屋子正门前,也在打量这里,他单手撑在木柱上,摸到一条粗糙的刻痕,他往柱子上一看,这种刻痕不只一道,刻痕之间都隔着一段距离,刻痕边还分别标着数字,分别是8、10、11、13、14。
傅泽明问:“柱子上刻得是你小时候的身高?”
祝夏一听就从果树那边蹦跶过来,摸摸几道刻痕,摸完就笑,说:“嗯,我那几年个子长得很快。”
傅泽明问:“你小时候常过来住,这是你们家祖屋?”
“不是,我们家祖屋早塌了,这屋子以前是本地村民的,我外公是信佛的居士,我八岁那会儿他到山里来隐居,赶上这里的村民迁户,就把这房子买下自己住。”祝夏又爱惜地摸摸木柱,说,“我小时候常跟舅舅来看他,不过前两年外公过世了,我就一直没再过来,老房子没人住就要垮,幸好谢叔叔时不时来住住,房子才能保持成这样。”
傅泽明看着柱子上的刻痕,倒像看见一个小小的祝夏一节节地长高,他看过祝夏的相册,祝夏小时候长得相当可爱。傅泽明心血来潮,就近捡起了块石头,说:“过来站着,再给你在柱子上刻一道。”
祝夏乖乖走过去,背靠柱子站得笔直,叮嘱道:“记得要刻年龄。”傅泽明伸出手掌平平推过祝夏的头顶,在柱子上比出他现有的高度,拿石子在柱子上用力地划下一道白线,然后在划痕边刻下数字17。
今天不能光玩儿,必须得把房子拾干净,之后才能做饭睡
车子从公路开上土路,道路变得坎坷不平,祝夏随着车辆的颠簸晃来晃去,头时不时磕上椅背或者窗户,终于被磕醒,谢叔叔也踩了刹车,回头说:“咱们在这里下,之后的路开不了车。”
这里不算终南山深处,但也已经是一般游客不会涉足的地方,前方的土路被一条窄窄的溪流横穿截断,眼前依然是连绵不尽的山,山脚地势较为平坦,房屋零星散落,看起来是个小村庄,只是附近明显经过人工平整的土地上作物寥寥无几,不像还有人群居在此。
祝夏揉揉眼,看到窗外风景顿时神起来,他和傅泽明一起下车,去后备箱拿行装。除了他们自己的装备,还有一些谢叔叔准备的行李,傅泽明看有防潮垫、应急药品之类的东西,心里大概有了数。
三人分好行装,下车步行趟过溪流,从一条隐蔽的小路往山上爬,十来分钟后,傅泽明从烟云中望见一座瓦房坐落在半山腰。
祝夏卖了一路关子,现在终于忍不住对傅泽明笑着炫耀:“看到了吧,那就是咱家的大别野!”
大别野其实没多大,里外就四间屋,外表还很陈旧,但走进去一看,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完全可以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傅泽明有在山里过夜的经验,是为了拍戏,那时住在一间环境极差的旅店里,祝夏这栋“别野”屋里白灰刷墙、水泥平地,屋外院子里铺满青条石,打了一口井,院子边栽着几棵梨子树,已经好过那破旅店数倍。
谢叔叔帮他们把行李拿进屋子,约好来接人的时间,就走进未消散的晨雾里下山去了。
祝夏把行李往屋子里一扔,兴奋地绕着院子走了两圈,看看水井又摸摸果树,跟傅泽明感叹:“我有两年没来过这儿了。”
傅泽明站在屋子正门前,也在打量这里,他单手撑在木柱上,摸到一条粗糙的刻痕,他往柱子上一看,这种刻痕不只一道,刻痕之间都隔着一段距离,刻痕边还分别标着数字,分别是8、10、11、13、14。
傅泽明问:“柱子上刻得是你小时候的身高?”
祝夏一听就从果树那边蹦跶过来,摸摸几道刻痕,摸完就笑,说:“嗯,我那几年个子长得很快。”
傅泽明问:“你小时候常过来住,这是你们家祖屋?”
“不是,我们家祖屋早塌了,这屋子以前是本地村民的,我外公是信佛的居士,我八岁那会儿他到山里来隐居,赶上这里的村民迁户,就把这房子买下自己住。”祝夏又爱惜地摸摸木柱,说,“我小时候常跟舅舅来看他,不过前两年外公过世了,我就一直没再过来,老房子没人住就要垮,幸好谢叔叔时不时来住住,房子才能保持成这样。”
傅泽明看着柱子上的刻痕,倒像看见一个小小的祝夏一节节地长高,他看过祝夏的相册,祝夏小时候长得相当可爱。傅泽明心血来潮,就近捡起了块石头,说:“过来站着,再给你在柱子上刻一道。”
祝夏乖乖走过去,背靠柱子站得笔直,叮嘱道:“记得要刻年龄。”傅泽明伸出手掌平平推过祝夏的头顶,在柱子上比出他现有的高度,拿石子在柱子上用力地划下一道白线,然后在划痕边刻下数字17。
今天不能光玩儿,必须得把房子拾干净,之后才能做饭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