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节
��少人纷纷在报刊上和那些反对派们打起了擂台。李政看着那些虽然稚嫩,浅薄,却激情澎湃,热血沸腾的文字,他虽然已是中年,却还是忍不住振奋不已,激情燃烧。

  也许就像乐老板说的那句话一样吧——男人至死都是少年。

  至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就比较小众了,它也没有在国内造成如前两本般现象级影响。书中鼓吹的社会主义让国民政府如临大敌,在不少区域甚至成为了禁书。

  但是,李政知道,这本书在另一个地方的群体间飞快地流传着,他们对这本书的狂热程度丝毫不亚于其他人对《射雕英雄传》和《悟空传》的追捧。

  那里是延安。

  那里的思想虽然稚嫩,但是李政却认为其中蕴含着足以改变这个国家的恐怖力量。

  华夏未来会如何?李政不知道,他想他也应该看不到了。

  但是只要这片土地人的人还是汉人唐人的后代,还是那些驱逐蛮夷后重新建国,缔造伟大国家和文明的人的后代。

  那么不论多少次毁灭,不论多少次沉沦。

  这个国家的人,仍然可以站起来。

  因为这是华夏,而他们是在华夏生活了五千年的华夏人。

  1938年5月19日,徐州城破,《大公报》战地记者李政,战死。

  作者有话要说:

  本章中发表文章的报纸和人物均为虚构。

  上一章我看到读者质疑说主角给国家的资料不能发挥作用,说国家没有机床设备,且国家贫弱,列强可以轻易仿制。

  这点我认同。

  但是我选择了这几件发明是有原因的,一来他们诞生的时代离主角当前的时代不远,证明以当前的技术水平是可以制造的。二来,就算国家没有人力物力制造,但是起码国家掌握了相关技术,在和西方国家的交流中不至于陷入被动地位,要知道西方对他们的生产发明的东西可是有定价权的,再加上技术堡垒,如果你不懂技术,那么你就只能捏着鼻子高价买他们的。

  而且像青霉素,尼龙这种暴利且制造相对简单的东西,可以让国家快速富起来。将来就算国外破解技术仿制,起码我们前期也能捞一波。国家可以利用技术和其他国家进行各种交易,也可以用重金买其他国家的技术。可以说这些资料是很有用的。

  第47章 我以我血荐轩辕(7)

  开明书店所在街道的店户永远不会知道这家书店里曾经发生过什么。

  他们不会知道有天夜里开明书店门口停了一辆小卡车,车上坐的全是荷枪实弹的军人。老板笑眯眯地站在门口,看着那些人从店里搬出一个又一个大箱子。

  他们不会知道店门口曾经发生了多么‘滑稽’一幕。大名鼎鼎的陈先生站在老板面前,两人不约而同向对方深深鞠了一躬,异口同声道:“谢谢。”

  他们不会知道一只来自未来的蝴蝶扇一扇翅膀,引来了多大的风暴。他们也不知道,历史就此改写。

  他们只知道那个新来的老板关门了一天后又重新开业了。老板依旧身穿青衫笑脸迎客,生意依旧好的让他们眼红。

  要过很久很久,他们才能感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