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节
日后人们提及南京,不会说江南风华,秦淮烟云,他们只会想起那场惨无人道却不能遗忘的大屠杀。
李政响亮地哽了一下,嗓音颤抖,几乎说不出话来:“日本人在中国的土地上屠杀中国人,而这件事却被一个美国人记录了下来,刊登在了美国的报纸上。如果没有司迪尔先生,我们甚至都不会知道南京到底发生了什么。”
他捂着脸,终于哭出了声:“我感到很羞愧,我是记者,我是中国的记者!我却不能让这个国家的人民知道这里发生了什么!”
他抬起头,双目赤红,哽咽着说道:“我要回去,我要回去,我要把日本的一切罪证都用我的镜头记录下来,我要告诉人们中国正在经历一场怎么样的战争,我要告诉全世界的人——我们中国人不是孬种!不是东亚病夫!”
乐景凝视着李政,他是他的前辈。看着他,他仿佛看到了方大曾1,曹聚仁2,孟秋江3,胡济邦4……他们不顾自己的生命,为了心中的那一腔热血,义无反顾奔赴战场,用手里的镜头给予后世子孙一份真实的历史。
他在后世从没有听说过一位叫做李政的记者。或许是两个时空的差异性,或许是他被埋入历史的云海,或许是他后来背弃了理想,更或许是……他默默无闻死在了新世界黎明之前。
但无论他最后迎来的是怎么样的结局,乐景都由衷的敬佩他这一刻的勇气。
什么是记者?
记者是时代的守夜人,是吹响时代的号角的人。
可是在乐景生活的21世纪,他已经很难找到像李政一样具有如此新闻理想的记者了。
身为一名前记者,乐景太清楚这个行业的现状了。
工作累,工资低,福利低,风险高,年轻人抱着新闻理想进来,然后等到被社会的阴暗磨平心中的棱角和热血,他们就要么转去了新媒体等来钱快的行业,要么就成了难得糊涂的社会老油子。
所以,前几年当一名记者去采访一名高考状元时,面对状元想要填报新闻志愿的想法时,该记者才会极力劝阻。
因为,时代变了。
在新媒体这个吸金的庞然大物的冲击下,在记者廉价的工资和福利之下,2017年,中国的在册调查记者只有175人,传统媒体调查记者只有不到130人。而在2011年,这个数字是306人。
175人,他们面对的是一个14亿人口的泱泱大国,他们与之战斗的,是这个光明国家身下的庞大阴影。
报道了三聚氰胺的简光洲2012年在社交媒体上写道:“理想已死,我先撤了,兄弟们珍重!”
写出高考满分作文《赤兔马之死》,报道了地沟油的蒋昕捷去了天猫,任了销售总监。
还有许许多多的记者,相继离开了他们所热爱的记者行业。
可是能谴责他们为了面包而背弃了理想吗?有多少理想能经得起现实的碾压?
值得欣慰的是,不论何时,中国都不缺埋头苦干的人,不缺拼命硬干的人,不缺为民请命的人,也不缺舍身求法的人。正是有了他们,中国才能挺起五千年的脊梁!5
所以乐景问道:“若一去不回?”
李政笑了,他斩钉截铁地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