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部分
�得,都在埋头计算。第欧根尼慵懒地躺在台阶上,赫拉克利特则孤单地低头沉思——哲学的意境尽在颜色里。

  《雅典学园》是拉斐尔为梵蒂冈教皇宫绘制的四幅主题壁画之一,除此之外,还有为神学而画的《圣体的辩论》和为诗歌而画的《帕尔拿索斯》以及为法学而画的《德,善与法》。这几幅画无不典雅而优美,尽管人物众多,却不显得拥挤庞杂,画面井然有序,人物优雅,构图层次清楚,有着精确和谐的几何美感。在另一个房间中的壁画却显出与此静美截然不同的动感,《被逐出神殿的赫利奥多罗斯》描绘了借基督神力将侵略者逐出耶路撒冷的故事,《波尔宫火灾》画出了在大火中逃亡而挣扎的人们,生命的力量在悲哀中和大火一起燃烧。这几个房间被称为拉斐尔室,凝聚了拉斐尔多年辛勤的努力。

  拉斐尔最美的杰作也收藏于梵蒂冈美术馆。《基督升天》——拉斐尔晚期的完美之作。画面色彩的纯净饱满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浓郁,却又清透,光影纵深,像雨过天晴的空气,沁人心脾。画面中,人物表情丰富,前景的群众在暗处,层次清楚,有人怀疑,有人不屑,抹大拉的马利亚用手指着一个患病的小孩,与反对者辩论。背景中基督在天空里,圣彼得和圣约翰在两旁,被震惊的使徒倒在地上。天空色彩空灵,和前景形成鲜明对比,夺人眼目,戏剧性的对比带来向上的超脱。透彻而美,一幅值得久久流连和凝视的画作。

  最后,无论如何不能错过最重要的胜景——圣彼得大教堂。

  圣彼得大教堂是世界第一大教堂,最壮观的教堂。梵蒂冈的建筑、绘画、雕塑之美汇于一身,点燃了几个世纪的信仰。教堂前广场由贝尼尼设计,两道环形走廊由教堂伸出,围绕着中央的方尖碑,像一把钥匙,又像两只手臂,拥抱来自世界的信徒,环廊顶端是140尊形态各异的圣徒雕塑,真如有灵魂。整个广场的设计晚于教堂主体,贝尼尼恰当地选择了分寸,既不喧宾夺主,又足够大器恢弘。教堂本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古罗马穹顶的复兴,希腊立柱的庄严,都得到了现代最饱满的阐释。教堂内部极壮观,巨大得无法尽揽的空间尺度,肃穆的大理石结构,十字形构造,十字交叉的中心是圣彼得墓x,墓x覆盖着贝尼尼的杰作青铜华盖。让人呼吸停滞的是教堂庞大的穹顶,仰头望不见细节,二十余米的直径,完美的球拱,穹顶构成罗马全城的制高点。穹顶壁画盘旋上升,仿佛一直升入天国。穹顶由布拉曼特起始,拉斐尔接手,米开朗琪罗主持,最后直到17世纪的马泰尔才完成,历时一百余年,在人类建筑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圣彼得大教堂中,能见到米开朗琪罗哀伤而美丽的雕塑《圣殇》,圣母马利亚年轻的面孔美丽温柔,怀抱着死去的耶稣,脸上呈现出含蓄却无限深沉的悲伤。这是如此成熟完美的杰作,以至于当时的罗马评论界几乎没有人相信这是年轻的米开朗琪罗所作,米开朗琪罗一气之下趁夜在雕塑的衣襟上刻上自己的名字,那年他23岁,这是他一生唯一一次签名。教堂中还有无数栩栩如生的雕塑和绘画,48座讲坛,390座雕塑,790根立柱,丰富和瑰丽到了奢侈的程度,贝尼尼雕塑的教皇塑像,拉斐尔绘制的壁画,其中任何一件拿出去到普通教堂,都是值得大肆宣扬的宝贝。看得久了,人像是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很多时候观赏艺术作品,我们总希望懂行的人能给讲解其中的涵义,讲解风格、流派、历史背景、表现手法和历史地位,甚至包括画家的思想、哲学含义、政治主张。似乎不知道这些,就不懂得欣赏一件作品。这让我们时常羞赧于谈论,生怕出错。然而在这里,一切都不一样,你不必懂得任何艺术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