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7 部分
占据……年大姑娘激了我好几次,可我毕竟已经过了争强好胜的年龄,心情又不大好,只是笑着敷衍她却不起身。

  那戴着斗笠的神秘女子突然起身笑道:“茶亦醉人何必酒,莫惜更长浊短;书能香我无须花,一帘疏月茗浓。”

  登时博得一片喝彩,我暗忖:这声音也好象在哪里听过,一时却怎么也想不起来,那女子继续娓娓道来:“虽说道可道,非常道,但奴家认为,茶之道,在于‘悟禅’,若是口鼻吃茶,只尝得苦,回得甜、闻得香,只有以心饮茶者,方能于静品细咂中体味出那片清而不浮,静而不滞,香而不乱,淡而不薄的‘禅’意来。正是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又是一阵彩声,那女子自然而然被司仪请去占据了第三张茶案,只剩最后一张茶案尚待字闺中,不知是不是我太敏感,总觉得即使隔着那个斗笠和朦胧的面纱,仍能感应到那女子投s过来的幽幽视线,她究竟是谁?

  正搜肠刮肚的琢磨回忆,脚上却陡然一阵奇痛,我惊跳了起来,却见年烁漪得意洋洋的冲我坏笑,这小妮子,竟然狠踩我的脚,大庭广众,众目睽睽,那司仪正热情而期待的看着我道:“又是一个巾帼不让须眉,请贵客出联。”

  呃?!算了,既来之则安之,何苦畏畏缩缩丢人现眼,我想了想道:“汲取青天千片雪,烹就卢仝七碗茶……木清则仁,火清则礼,金清则义,水清则智,土清则思,而茶道,不仅集五行之清于一身,还兼并了道家的‘自然心清’,佛家的‘般若清寂’,儒家的‘仁和清庸’,正因为如此,才能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司仪眉开眼笑,海选结束,四张茶案如今都名花有主,‘品茶堂会’进入第二阶段——识茶!

  四位青装茶娥每次在四张茶案同时烹同一种类的茶,而四张茶案的主人可调动起所有的眼耳鼻舌身意,根据成茶形色、烹茶手法,器皿、茶汤香泽等推断茶名,规则是抢答,一旦答错即遭淘汰,连续四次未抢答上,也被淘汰,最后留下两人进入第三轮。

  ……

  第二阶段第一回合,茶叶刚搁进青花瓷盅兑入‘蟹眼已过鱼眼生’的初沸之水,神秘女子便笑答:“成茶卷曲似螺,白毫素裹,银绿隐翠,冲泡时白浪翻滚,雪云纷飞,瑞香袭人,应是d庭碧螺春。”

  司仪赞道:“好一双慧眼!”

  第二回合被我抢到,因为此茶不是别物,正是未出阁前经常与觉罗老太君同饮的‘太平猴魁’:“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每朵茶都是两叶抱一芽,平扁挺直,俗称‘两刀一枪’;叶色苍绿匀润,叶脉绿中隐红,又称‘红丝线’;身披白毫,含而不露,入杯冲泡,或悬或沉,俨然搔首弄姿的顽猴一群……”

  第三回合被老者占得先机:“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是‘峨眉雪芽’,小芽一叶,宛如慧眼微合,颇得禅静之妙。”

  第四回合中年文士抢得却猜错出局,四人剩三人。

  “芽叶微紫,相抱似笋,香孕兰蕙之清,是顾渚紫笋无疑。”……

  “茶汤橙黄厚重,味酽香醇,应为云南普洱。”……

  “……形如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