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部分
��的故事,后面是倒霉女人的故事,叫《看麦娘》,其间是万余字的生活日记,反正字数是凑够了。
著名后面必然带领的是畅销,况且还有这么一个勾人心思的好名字做后盾,有了快感谁也不会阻止你喊,只是,“师傅,小点声行吗?”。
把日子过成段子
生活里的段子越来越多,我们不安分的舌头也热衷于吐沫横飞地讲这些道听途说来的东西,本来上不了台面儿的故事大多是在厕所、水房这些地方私下交流,也许太平静的生活总让人烦躁,段子就不知不觉进了办公室。那些平时举止优雅的人大多以“嗨,你知道吗”开头,引出“给你讲一个段子”这句他不说难受的话。讲的人一般总是面带微笑,听的人则眼睛发亮,听到动情之处还要重复几遍验证自己是否已经记住。当段子成为办公室的主流语言,我们的日子过得也成了段子的一部分。
我是看完了电视连续剧《让爱做主》后才反过来找皮皮的书看的,先后两部作品均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确实让“皮皮”这个名字火了起来,以至于作者的早年作品都被翻腾出来出书、“变现”。
皮皮的新书《危险的日常生活》其实收录的是作者最初的旧作,故事写法与《比如女人》、《渴望激情》大相径庭,书中四个中篇小说似乎就是皮皮生活里的小段子。在序言里作者写着:“这四个中篇有故事也有可读性。其中的三个中篇写完之后,我的生活发生了剧烈的摇晃,另一篇写于这摇晃之后。我很爱这几篇小说,但也有些怕它们。”我们一边猜测着皮皮所说的摇晃,一边想从故事里找出摇晃的痕迹,也一边中了“摇晃”的诡计。
《危险的日常生活》从一对老年夫妇去法院离婚展开叙述,“老头儿”为了跟儿媳妇一起生活,冲破“封建枷锁”与老伴离婚,自己的儿子一直住在精神病院里,儿媳妇在探视中又“爱”上了主治大夫……故事结局就是让多余的人都死了才收场,最后还不忘诅咒“老头儿”一句“你不得好死”。透着一丝鬼魅与忧怨的故事里不止一次地提到“爱情”,尽管荒诞的文字中让人觉得有点莫名其妙,但一次又一次被说起的爱情却让我们有了一些感动。
因为在现实的世界里,我们已经忘记了爱情的模样。
爱情成了一种高贵的形式主义,今天的我们丧失了依靠一个眼神、一个隐喻、或者一句诗来曲折表达自己情感的能力。很多畅快淋漓的口号和流行歌曲暴露了我们的致命伤,我们正在失去爱情。不管我们的唱片工业生产了多少作品,也不管流行书籍上提供了多少爱与性的技巧,我们看到,我们的爱情正在失去它应有的色彩,它正变得平庸化与技术化。爱情成了我们忙碌生活的一种放松方式,变成了有点昂贵与费神的高级消费品。
“爱情”就这样被皮皮讲着,它在故事里以段子的形式存在得简单而又轻松,在你读完全书的一天后,我保证你就算拿着它也想不出曾经在书里看到了些什么。这就是皮皮,所有文字让人看得快忘得更快。段子对于生活大概也是这样,那些能把日子过成段子的人你问他昨天是怎么过的,他肯定答不出来,他全忘了。
捏不烂的软柿子
石康又出书了,两本。
如果非要找个东西比喻一下石康越来越厚蓄势待发的新书,在我眼前的就是一个厚皮柿子,虽然没熟透但用手使劲捏捏,一会儿就能变得很软。被捏熟的自然就跟放熟的、自然熟的不一样,生涩的内容硬是被石康用“后青春”的手劲儿掐出了一个个指甲印儿。虽
著名后面必然带领的是畅销,况且还有这么一个勾人心思的好名字做后盾,有了快感谁也不会阻止你喊,只是,“师傅,小点声行吗?”。
把日子过成段子
生活里的段子越来越多,我们不安分的舌头也热衷于吐沫横飞地讲这些道听途说来的东西,本来上不了台面儿的故事大多是在厕所、水房这些地方私下交流,也许太平静的生活总让人烦躁,段子就不知不觉进了办公室。那些平时举止优雅的人大多以“嗨,你知道吗”开头,引出“给你讲一个段子”这句他不说难受的话。讲的人一般总是面带微笑,听的人则眼睛发亮,听到动情之处还要重复几遍验证自己是否已经记住。当段子成为办公室的主流语言,我们的日子过得也成了段子的一部分。
我是看完了电视连续剧《让爱做主》后才反过来找皮皮的书看的,先后两部作品均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确实让“皮皮”这个名字火了起来,以至于作者的早年作品都被翻腾出来出书、“变现”。
皮皮的新书《危险的日常生活》其实收录的是作者最初的旧作,故事写法与《比如女人》、《渴望激情》大相径庭,书中四个中篇小说似乎就是皮皮生活里的小段子。在序言里作者写着:“这四个中篇有故事也有可读性。其中的三个中篇写完之后,我的生活发生了剧烈的摇晃,另一篇写于这摇晃之后。我很爱这几篇小说,但也有些怕它们。”我们一边猜测着皮皮所说的摇晃,一边想从故事里找出摇晃的痕迹,也一边中了“摇晃”的诡计。
《危险的日常生活》从一对老年夫妇去法院离婚展开叙述,“老头儿”为了跟儿媳妇一起生活,冲破“封建枷锁”与老伴离婚,自己的儿子一直住在精神病院里,儿媳妇在探视中又“爱”上了主治大夫……故事结局就是让多余的人都死了才收场,最后还不忘诅咒“老头儿”一句“你不得好死”。透着一丝鬼魅与忧怨的故事里不止一次地提到“爱情”,尽管荒诞的文字中让人觉得有点莫名其妙,但一次又一次被说起的爱情却让我们有了一些感动。
因为在现实的世界里,我们已经忘记了爱情的模样。
爱情成了一种高贵的形式主义,今天的我们丧失了依靠一个眼神、一个隐喻、或者一句诗来曲折表达自己情感的能力。很多畅快淋漓的口号和流行歌曲暴露了我们的致命伤,我们正在失去爱情。不管我们的唱片工业生产了多少作品,也不管流行书籍上提供了多少爱与性的技巧,我们看到,我们的爱情正在失去它应有的色彩,它正变得平庸化与技术化。爱情成了我们忙碌生活的一种放松方式,变成了有点昂贵与费神的高级消费品。
“爱情”就这样被皮皮讲着,它在故事里以段子的形式存在得简单而又轻松,在你读完全书的一天后,我保证你就算拿着它也想不出曾经在书里看到了些什么。这就是皮皮,所有文字让人看得快忘得更快。段子对于生活大概也是这样,那些能把日子过成段子的人你问他昨天是怎么过的,他肯定答不出来,他全忘了。
捏不烂的软柿子
石康又出书了,两本。
如果非要找个东西比喻一下石康越来越厚蓄势待发的新书,在我眼前的就是一个厚皮柿子,虽然没熟透但用手使劲捏捏,一会儿就能变得很软。被捏熟的自然就跟放熟的、自然熟的不一样,生涩的内容硬是被石康用“后青春”的手劲儿掐出了一个个指甲印儿。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