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部分
才的替身。连喜喜云上的日子开始了,金钱、女人、势力一夜间全部拥有,而且居然没读过几天书的他还能瞒天过海周旋在外国富商之间,那些外国话连喜喜也能像听方言似的猜个大概,这不神了吗?

  《四凤楼》就是一个神奇的故事,作者给了书里并不复杂却也不怎么简单的人际关系以生命,他们活灵活现地在天津租界地里游走,像一些游魂,好人与坏人在这里有了不同的解释,人性的贪婪、善良、心计表现得淋漓尽致。因为一次天上掉馅饼的艳遇连喜喜最终过上了大富大贵的生活,他幸福吗,作者没说,但当小说最后,连喜喜换上一件崭新的旗袍躺在床上,安详地闭上眼睛,我们分明感觉到他的失落,而不是满足。这是一个包袱,是作者抛给读者的包袱。

  我们都是小市民

  当那些手里有点闲钱的人开始不好好过日子,放着8块钱一个的大西瓜不吃,非去酒吧喝18块钱半杯而且加了少许防腐剂的鲜榨汁的时候,有些人也坐不住了,他们最看不得的就是用闲钱摆谱假高级,那些刚出星巴克就跑到滨江道为一根透明文胸吊带儿跟光着上身的小贩吵得面红耳赤的人经常在高级场所以外露出他们小市民的本性。好多人管这叫返璞归真。人们憋足了劲向这些人甩闲话,起外号,忽然之间,小市民就成了行为的主流,现在“小资们”哪赶得上小市民风光啊。

  标榜自己为最新底层生活小说的《生活秀》,就是写如今最主流最生活的小市民的。形形色色的人物就像照妖镜一样照着我们的内心世界,一块泛着馊味的湿毛布黏糊糊地搭在我们的大白腿上,偶尔光着膀子的人会把手不自觉地放在胸口来回地搓,像是回忆女娲造人的往事。脱了西装和吊带裙我们不就是这样吗?这本书把我们贴得严严实实的包装纸一把就撕破了,露出来的是从没搽过美体霜的小身子。

  我看过池莉写的近10本书,尽管我并不喜欢她,尽管她的文字硬伤累累,但是池莉讲述小市民的生活堪称一把好手,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是对她的一种赞扬。

  除了《生活秀》这个莫名其妙的题目实在有点矫情有点言不达意以外,池莉像往常一样把我们这些还向往着“小资”生活的人,一下子拉到了武汉小市民中,在炎热的下午我们喝着卡夫迪诺真切地感觉馊毛巾搭大白腿的滋味。

  在非法占道大排档云集的吉庆街上,卖鸭颈开饭馆的寂寞红颜来双扬一出场就满腹怨气地等来了自己的哥哥来双元和来双元的儿子来金多尔。这可笑的名字给可怜的父子安排了更滑稽的开始,他们同时做了包皮环切手术,刚拆线出院无处可去,就投奔吉庆街名人来双扬了。这父子俩的表情始终哭丧着脸,僵硬地叉开两条腿,就是坐着也得把裤裆打得开开的,好像里面藏着只兔子。来双扬的平凡生活就从这里一路展开下去。

  听池莉的丈夫说,《生活秀》又要被拍成影视作品了,而且外景地选在吉庆街上。看来小市民题材还要再火上一阵子。

  《生活秀》里的来双扬最终也没摆脱掉既定套路,在床上发现自己略有心动的男人双肩是狭窄斜溜的,小腹是凸鼓松弛的,头发是靠发胶做出形状来的,天亮的时候他们就分手了,谁再没见过谁,而吉庆街的故事也在这里落幕了。很多小人物像赶场一样在小说里出出进进,芝麻大的小事一放大就成了小市民们每天的日常事物,于是池莉成了广大小市民的代言人和知情者,虽然她极不乐意,但在我们这些小市民心里她还是至高无上的。我倒是希望池莉能把小市民本性坚持到底,别再去尝试白领写作,因为她写的白领一看就知道是从小市民熬上去的,哪有大家闺秀的一点痕迹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