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节
��,并不多很多事……三是根据各户的家境实情,作出划分恤银的标准来,父母多病、孩子多的,族里多给些并不为过。不分嫡支旁支一视同仁就是。四是……”
朱绣说了一通,湛大听得十分认真。
末了,朱绣笑道:“这是儿媳一点子想头,粗陋浅显的很。爹只听一听,具体的则例,还需得您和族老们商议。另外我想着,咱们家里每年也要出一笔银子给族里的孤寡老幼,只是这银钱好给,老人和孩子们却难以买的到急用合意的物事,反叫外头的商户蒙骗。况且多有族人在行伍里当差的,几日不能着家也是常事,咱们族人聚居的地方虽然还安全,却也离城远些儿,家用的东西,倒得赖着伯娘嫂子们走半日到城里镇上去买卖,很是不便利。倒不如借着这回,咱们家拿出一笔钱来,助族中在村子里开一个南北杂货铺子,卖些针头巴脑、布料棉花之类的,不为利益,只图个实惠便利。这买卖归于族中经营,只要监管的好,诚信实在,就是附近的村落也愿意去,这么着,不怕弄不长久。族里的小子们有那合适的还能练些交际应酬的本事。”省的一个个出去,不是憨实的,就是和自己的那个似的冷着一张脸,个个不善言辞。
湛大分外欣慰,抚掌笑道:“大善!”
湛大心道,儿媳妇心有沟壑,冬子这媳妇娶得好极了。不仅心细有巧思,更难得的是周全分寸。
她先前说的那些细例,虽对族里好,却不了犯了那些藏有歪心人的利益;况且她说的那监管的法子,十分的怕人,不仅能用在恤银上,族里一切事物都可套上。若果真弄出这样一个监察的班子来,凭他是谁,就算是族长,也轻易弄不成鬼儿。这法子出来,对宗族极好,却也分薄了族长与族老们的权利。冬子媳妇只说恤银上的监管的事,不提别的族务,是她的分寸;想出这法子,却又提出自家出银子为宗族办个杂货铺子,上了紧箍咒又给个甜果子,这是她周全。
湛大心里得意,就要往外头去,与族老们商议。
朱绣见公爹的神色,因笑道:“那杂货铺子先前的备置,族人们若不嫌弃,儿媳这里却有些门路。当日舅舅陪送了我一条商船,那船不大,只能在运河上走,原是舅舅为了叫买南边时新的东西用的,并不为作买卖。快一年了,我也没用上,只叫跟着舅舅的商队罢了。虽尽晃悠了,但从福州到都中一带,船上的掌船和活计们却混的极熟了,各地产什么东西,哪里便宜实惠都知道些,尤其苏浙的土棉布、鲁地的棉花…都是家常用的。族里派人跟着活计们走一趟,内里行情也就尽知了,再不怕进货的时候被旁人诓骗。“
“等杂货铺子开办起来,还可在旁边的屋子弄个药铺,请两个老大夫坐诊。族老们年纪都大了,难保有个头疼脑热的,若是大夫就在家门口儿,就不怕耽误了,咱们也好放心。”
湛大把那纸揣在怀里,连道:“好,好,好!”这闺女随她舅舅,又会看眼色又机变。
恭送公爹出了门,朱绣像公公房里的两个姨娘点点头,扶着秋桂的手仍回后面去。
台矶下早有嬷嬷们等着,都忙上来,有在前头引路的,也有两旁和后面护着的,簇拥着朱绣,慢慢悠悠的走在湛府正中的甬道上。
厅里胡姨娘远远看着,忍不住羡艳道:“看咱们家大奶奶,真真是个金尊玉贵的主儿,多有福气!一进门子就当家,如今说的话叫老爷听了,都赞不绝口,只怕再过几年,族里的事她也能当三分家了。若是我有她一半的福气,折寿十年我也愿意!”
朱绣说了一通,湛大听得十分认真。
末了,朱绣笑道:“这是儿媳一点子想头,粗陋浅显的很。爹只听一听,具体的则例,还需得您和族老们商议。另外我想着,咱们家里每年也要出一笔银子给族里的孤寡老幼,只是这银钱好给,老人和孩子们却难以买的到急用合意的物事,反叫外头的商户蒙骗。况且多有族人在行伍里当差的,几日不能着家也是常事,咱们族人聚居的地方虽然还安全,却也离城远些儿,家用的东西,倒得赖着伯娘嫂子们走半日到城里镇上去买卖,很是不便利。倒不如借着这回,咱们家拿出一笔钱来,助族中在村子里开一个南北杂货铺子,卖些针头巴脑、布料棉花之类的,不为利益,只图个实惠便利。这买卖归于族中经营,只要监管的好,诚信实在,就是附近的村落也愿意去,这么着,不怕弄不长久。族里的小子们有那合适的还能练些交际应酬的本事。”省的一个个出去,不是憨实的,就是和自己的那个似的冷着一张脸,个个不善言辞。
湛大分外欣慰,抚掌笑道:“大善!”
湛大心道,儿媳妇心有沟壑,冬子这媳妇娶得好极了。不仅心细有巧思,更难得的是周全分寸。
她先前说的那些细例,虽对族里好,却不了犯了那些藏有歪心人的利益;况且她说的那监管的法子,十分的怕人,不仅能用在恤银上,族里一切事物都可套上。若果真弄出这样一个监察的班子来,凭他是谁,就算是族长,也轻易弄不成鬼儿。这法子出来,对宗族极好,却也分薄了族长与族老们的权利。冬子媳妇只说恤银上的监管的事,不提别的族务,是她的分寸;想出这法子,却又提出自家出银子为宗族办个杂货铺子,上了紧箍咒又给个甜果子,这是她周全。
湛大心里得意,就要往外头去,与族老们商议。
朱绣见公爹的神色,因笑道:“那杂货铺子先前的备置,族人们若不嫌弃,儿媳这里却有些门路。当日舅舅陪送了我一条商船,那船不大,只能在运河上走,原是舅舅为了叫买南边时新的东西用的,并不为作买卖。快一年了,我也没用上,只叫跟着舅舅的商队罢了。虽尽晃悠了,但从福州到都中一带,船上的掌船和活计们却混的极熟了,各地产什么东西,哪里便宜实惠都知道些,尤其苏浙的土棉布、鲁地的棉花…都是家常用的。族里派人跟着活计们走一趟,内里行情也就尽知了,再不怕进货的时候被旁人诓骗。“
“等杂货铺子开办起来,还可在旁边的屋子弄个药铺,请两个老大夫坐诊。族老们年纪都大了,难保有个头疼脑热的,若是大夫就在家门口儿,就不怕耽误了,咱们也好放心。”
湛大把那纸揣在怀里,连道:“好,好,好!”这闺女随她舅舅,又会看眼色又机变。
恭送公爹出了门,朱绣像公公房里的两个姨娘点点头,扶着秋桂的手仍回后面去。
台矶下早有嬷嬷们等着,都忙上来,有在前头引路的,也有两旁和后面护着的,簇拥着朱绣,慢慢悠悠的走在湛府正中的甬道上。
厅里胡姨娘远远看着,忍不住羡艳道:“看咱们家大奶奶,真真是个金尊玉贵的主儿,多有福气!一进门子就当家,如今说的话叫老爷听了,都赞不绝口,只怕再过几年,族里的事她也能当三分家了。若是我有她一半的福气,折寿十年我也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