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节
  有找人的时间,黎锦都能走回来了。

  秦慕文转念一想,也是这个道理。

  故此,他就留在家里给黎锦煮姜汤喝。

  会试结束,三月中旬便会放榜,而今年的新科贡元(考中会试的举人)基本上全都可以参加殿试。

  殿试之后,那才可以称得上进士。

  在黎锦这个朝代,只要参加了殿试,除非贡元犯下极大的错误,比如报名顶替等,一般情况陛下都会赐予其进士称号。

  只是进士分为三甲,一甲三人,称为进士及第;二甲三十到四十人左右,是叫进士出身;其余全是三甲,称作同进士出身。

  真考完了会试,黎锦心里反倒轻松不少,他感觉自己对名次都有些看淡。

  像现在这样,每日去工部研究,给人答疑解惑,每日也都会有新的获。

  翌日,工部的同僚们见到黎锦出现,一个个都很是惊讶。

  “先生,您怎么不多休息几天?”

  “瞧这没眼色的,还不端凳子来。”

  “我倒茶去。”

  清水都吏司的员外郎大人原本正跟祝善商量什么,看到这一幕,他们也只是笑着,并不阻止。

  员外郎知道他们工部的官员在外面都有多高傲,黎锦也是真的有本事,在学问上还不藏私,才能被其他人这么尊敬。

  祝善瞧着好友,笑道:“你这员外郎都没这待遇。”

  员外郎感慨:“再过几年,我指不定都得叫他一声大人啊。”

  除了万云,黎锦没跟其他人说过自己不打算入仕,毕竟这话传出去陛下得如何做想?

  黎锦虽然不在乎名誉,但他也不能把自己的前途往死里作。

  他是想做实事的,只是官场的来回应付不适合他。

  黎锦在都水清吏司过得滋润,而翰林周光珍则在期待自己还能誊抄到黎锦的答卷。

  只可惜事与愿违,分到他手里答卷再也没有人像黎锦写字那么出色了。

  此时,答卷已经誊抄完一部分,评卷的考官们也开始为每份答卷作点评。

  第137章

  一般情况下,会试的评卷时间和乡试一样,都是十天到二十天之间。

  黎锦参加的这场会试考生只有四千人,按理说评卷时间应该为十五天左右。

  但这次算是恩科,礼部评卷后得把考中的答卷呈给皇帝过目,所以时间稍微能久一点。

  黎锦现在心态平和,再也不像之前出成绩时候那么紧张。

  二月底,临近放榜了,祝善见他依然日复一日的前往船坞,忍不住问他都不担心能不能中的问题么。

  黎锦答道:“大概是因为考试的次数多了,所以才比以前都淡定一些。”

  祝善:“……”考的次数多?

  他没记错的话,黎锦每一场都是直接中第一,也就是说,他每一场只考了一次,这叫次数多?

  祝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