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节
��自觉找到他颈窝的地方,蹭了蹭,继续睡。

  黎锦也习惯性的揽着他的腰,阖上眼眸。

  原本黎锦没想多睡,但醒来后发现日头已经升的很高,身边没人,小山豹也不在。他穿了衣服出去,才看到小包子在围着小山豹,不知道在看什么。

  “爹爹,快看,弟弟长牙了。”

  小山豹如今六个月大,张大嘴笑得时候,能看到光滑的牙床上冒出一个白色的小尖尖。

  黎锦笑道:“果然长牙了。”

  他又问,“过几日重阳节,小包子可有想去的地方?”

  府城附近有不止一座山,不远处更有一座寺庙,坐一个时辰船到寺庙前的渡口,然后再顺着寺庙的石阶爬上去,那里的风景与书院后山完全不一样。

  因为寺庙临水,所以爬得高了,能看到这绿油油的江水弯弯绕绕的从山脚下流过,很是漂亮。

  小包子乖巧,说:“去年去了爹爹的书院,今年爹爹打算去远点的地方吗?但是弟弟得被抱着才能到,我担心爹爹累。”

  黎锦捏了捏小包子的脸:“爹爹不累,不仅抱着小山豹,还能扛着小包子。”

  第124章

  就在黎锦准备带着一家人重阳登高的时候,贡院里年纪尚轻的考官已经弥封所有考生的答卷,一一誊录后校对准确。

  接下来才轮到资历老的考官们阅卷。

  从秋闱开始,就有专人誊抄考生的答卷,避主考官认出某些学生的字迹,而故意提拔这些人。

  当然,确定了可以录取的答卷后,则会拆封考生亲笔书写的卷子,根据其字体和名气来角逐出解元、亚元(第二名)、经魁(三、四、五名)和亚魁(第六名)。

  所以,前面让考官们誊抄答卷不过是为了保证考试公平。

  而后面的拆封答卷,则是为了让那些字写得好、文章也写得好的人脱颖而出。

  前朝皇帝规定乡试放榜必须在考完后半月内,但随着社会的稳定和人口数量增加,前来参加乡试的秀才人数也成倍增加。

  所以本朝宽限了时间,规定乡试放榜必须在九月十五之内。

  一般情况下,大省九月十五放榜,中省九月初十,而小省则九月初五。

  黎锦所在的中原地带土地肥沃,适宜耕种,人口数量也很多,算是大省。

  但今年是恩科,参加科举的人数减少,黎锦估计此次放榜时间大概在九月初十。

  也就是他计划带着一家人重阳登高的第二日。

  黎锦想到这里,翻书的动作一顿,内心不禁有些紧张。但他很快就把这种情绪压下去,等到重阳那天,黎锦面上完全看不出来紧张的情绪。

  秦慕文虽然知道一些科举方面的常识,但他自己毕竟没考过,也没有人会像黎锦一样,把科举制度和时间事无巨细的记在本子上。

  而黎锦自己都没经历过秋闱放榜,他的日记里暂时也没有放榜这一事。

  所以秦慕文对此也不甚了解,只知道时间大概是一月。

  登高那天,黎锦一家人起了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