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节
  毕竟号房就那么大,还有两块木板阻隔人的行动,关上门后,一个七尺的男儿指不定真的拿那种动物束手无策。

  入帘上马宴后,黎锦和其他人才知道此次主考官的名讳。

  不是去年正科监考本省的考官,而是隔壁省的,看来这也是为了提防有人买通考官,在时间这么紧急的情况下,陛下都让考官调换了监考省份。

  要知道古代交通不便利,从一个省到另一个省,快了可以十几天走到,慢了的话得一个月。

  四月那会儿才决定开恩科,这才八月初,考官们就迅速的变更了。

  此次到底是恩科,参加的人数只有往年正科人数的八成,也就是两千五百人左右。

  幸好黎锦一行人到的早,找了一家位置不错的客栈。

  后面几日到的考生已经完全找不到有空房的客栈,要么与之前相熟的秀才挤一个屋,要么就自己去城内找人家借住。

  有位老者实在来得太晚,最后只能在外城和衣找个偏僻的角落休息。

  结果第二日醒来,发现身上值钱的行当都被偷了。连回去的盘缠都没了。

  他哭诉着去府衙说这件事,但谁也不能保证短时间就抓住那小贼。

  黎锦当时就在旁边的小摊上吃鸡汤面,觉得这老人面善,好像在哪里见过。

  最后他仔细的思考了一下,好象是当初县试的时候,大家同在一个考场。

  当时还听他感慨过,‘不知道有生之年能不能考上秀才’。

  过了会儿,黎锦听到有人问他籍贯,老人他说自己是宁兴府人。

  黎锦已经大概确定,这人十有八九就跟他一个考场了。不过他记得这人当时落榜了,应该是后来老人家持之以恒坚持下来,又考中了。

  黎锦掂量着兜里的碎银,打算趁人少的时候给他。这时候能帮上一点是一点。

  老人考了一辈子科举,总算到了秋闱的节骨眼儿,要是因为没钱买笔墨而名落孙山,这就未太过凄惨。

  周围宁兴府的考生居然还不少,有人甚至说:“我在内城找了一家和善的住户,你若是不嫌弃,就跟我合住,钱我也不你的。咱们到底是一个府城来的,互相帮衬一下。”

  作者有话要说:  【老人家出场见66章后面几段,落榜了的】

  第121章

  宁兴府的学生们自发把这位老者送到内城,避老人再次被窃贼盯上。并给私下里他留了些银子,或者能用到的笔墨。

  不过既然在内城,那也会相对安全许多。

  眨眼间就到了八月初八这天,黎锦、潘又丰、吴卫一大早就起来,拎着昨晚已经拾好的书篮,前往贡院门口。

  黎锦上辈子听说过江南贡院门前就是一条缓缓流淌的秦淮河,对面则都是青楼。

  虽然那是在南方,他们北地这里的水路并不是很多,但勾栏院却也十分类似。

  黎锦前几日去踩点的时候,就能闻到贡院不远处小楼内飘散来的胭脂香气。

  同行的秀才们有些蠢蠢欲动,但一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