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节
; 至于它们吃什么比较长肉,林渊还是没弄明白,现在条件不足,能把这些猪养的一年出栏就不错了。

  要是真要两三年,林渊就只能决定不养猪。

  除了猪以外,这段时间还买了二十多只鸡,十只母鸡下蛋,一只种鸡,别的都是肉鸡,养大了就吃,鸡仔靠母鸡自己孵,孵出来是运气好,孵不出来也是常态。

  一只母鸡一天下一颗蛋,有时候运气好,有些母鸡能下两颗。

  鸡蛋能放一段时间,所以基本都是存上一周,好叫每个人都能分几颗走,表现好的分得更多些。

  至于表现差的——那倒没有。

  他们都很珍惜现在的日子,干活就有饭吃,地主老爷也不克扣他们的口粮。

  要是偷懒,让地主老爷生气了,把他们赶出去,外面的人是什么日子,他们心里也是有底的。

  林渊最近很清闲,他闲的没事做,就开始教人们认字,认的都是简体字。

  繁体字难度还是大,大部分人都是从小学,想要读书,从三四岁就要开蒙,死记硬背。

  林渊觉得教他们繁体字太困难,毕竟如果没有原身的记忆,他也只会看,不会写繁体字。

  笔画简单的简体字就很方便,适合底层人民去学。

  古代读书的门槛高,除了文房四宝要价高以外,还有就是束脩,古人讲究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傅老了,弟子还要给他养老。

  读书的成本也太高了。

  得知东家要教他们认字,众人都不太能理解。

  “认什么字呀?”

  “我就没见过农户认字的。”

  “就是,我们祖祖辈辈都不认字,不也活过来了吗?”

  也有人不耐烦:“你有这话去跟东家说。”

  “你怎么不去?”

  “我为什么要去?”

  “那我也不去。”

  林渊教认字,是用烧成碳的木棍在墙上写画,教的也简单:“这是口字,是嘴巴的形状。”

  这个简单。

  “就一个圈嘛!这多方便!”

  “哎,我也识字了?”

  “我记住了,我肯定会写!”

  林渊又教:“这是“人”,没有脑袋和胳膊,就两条腿。”

  因为林渊教的都是非常简单的文字,容易记忆,倒给了他们不少信心,只要觉得认字不难,他们的抵触心理就会少一些,林渊也没想教他们认多少字,能认三百字,满足日常用语就可以了。

  当年国内扫盲活动,认识五百字以下的是文盲,认识五百字以上,一千五百字以下的是半文盲。

  扫盲是不可能了,林渊觉得自己没那么大的能耐。

  不过这些人里面确实有认字快的,果然识字也需要天赋。

  天气逐渐热了起来,山林中也有野兽开始活动,刀哥每天带着一小队的人去置陷阱,经常都有获,获最大的时候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