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节
  姜桂的胡子都长长了不少,人看起来比五天前沧桑多了,林渊倒还好,他这具身体实岁才十五,激素还没有姜桂分泌的那么多,只冒出了一点点胡茬,还只是几根——被他被拔了。

  长几根胡子在下巴上……那像话吗?!

  “快到了!”姜桂兴奋起来,摇了摇坐在身旁的林渊,林渊揉揉被颠得生疼的屁股,睁大眼睛看着突然开阔起来的道路。

  路边甚至有当地百姓摆的茶摊,供过往的行人和客商饮用,当然,是要钱的。

  这里好像一点也没被流民波及,他们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不论男女都有自保的能力,连小孩子都是还没学会走路,就要学会拿弓。

  林渊还仔细问过姜桂,确定了这里大部分都是汉人,只有一小部分蒙古人。

  这里的蒙古人都不是官,就是普通百姓,和汉人们混居通婚,已经完全融入了这里。

  “大娘!”姜桂把牛车赶到路边的茶摊,招呼人过来栓牛。

  大娘大约四十多岁,已经有几分老态了,但是身体结实,不看脸的话,说她三十出头也有人信。

  “喂豆料还是草?”大娘摸了摸牛。

  姜桂看向林渊,林渊说:“喂点豆料。”

  这里的豆料竟然还能拿来喂牛,林渊觉得自己简直发现了宝藏。

  大娘给他们上了查,还有一碟小菜和两碗粥,这时候没有别的客人,大娘就抱着孙子坐在一旁,一边哄一边唱着当地的童谣。

  林渊喝完粥,觉得自己总算活过来了,这才问道:“大娘,我们从外地来,想买点粮食回去。”

  他不担心这是黑店,没有黑店老板会是女的,也没有黑店老板不仅是女的还抱着孙子。

  并且这家店还用得起豆料,煮的了白米粥,不会为了钱铤而走险。

  大娘转头,脸上有了喜色:“陈的要不?”

  她家了新粮,粮仓放不下来了,但陈粮卖不出价,她当家的一气之下说不卖,这下可好,砸手上了,陈粮吃起来有一股霉味,大人孩子都不乐意吃,他们这儿又偏僻,距离最近的邻村都得赶牛车走三天,没有大路,买了粮食也难运,路上说不定还有流匪,大娘已经为那批陈粮头疼许久了。

  几乎当地家家户户都为这个头疼。

  外面饿得饿死,他们却在发愁自己粮食太多,林渊知道的时候都不知道该做什么表情。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里也算是世外桃源了。

  第17章 017

  粮比林渊想的还要简单些,大娘姓赵,她男人姓张,周围的人有些叫她赵大娘,有些叫她老张家的,她都应,她把自己男人从地里叫回来,叮嘱道:“你别犟,就算价低些,也比一直堆着好。”

  她男人不耐烦:“知道了。”

  赵大娘:“记住了啊!”

  价格好谈,两边都便宜,姜桂把赵大娘家的陈粮包圆,又买了几家的陈粮,堆满了十架板车。

  牛是买不起了,要么雇人,人力拉板车回去,要么就买人。

  “还有多少钱?”姜桂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