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 部分
##人喜欢内斗,让他们走对于帝国将来的全面圣战会有好处。”

  武腾迅速认同了本庄的看法,就将两人秉退开始联系军部。其实在武腾看来东北军的的所作所为并不能阻止帝国的“满州计划”,准备充分的东北军只是让帝国的计划更麻烦而已。因为在狭小的沈y地区决定胜负的并不是军队数量,而是火力密度,这一点上东北军把全部部队丢在沈y和几个师放在那里没有什么区别,在火力上和帝国军队不在一个档次。他相信只要帝国军队以雷霆之势攻占沈y,帝国就取得了满州的控制权。

  而军部对沈y的进攻实际上并没有通过内阁的批准,其实这是一次所有帝国高层都意料之中的擅自行动。而现在的帝国陆军只有17个常备师团,所以满州计划除了要一锤定音之外还要尽量减少伤亡。也正是如此倭人开始了对东北军的备战的阻挠计划。

  首先倭人对国民政府发去措辞严厉的外j辞令,诬东北军在东北制造紧张气氛,对其行为不友善。

  虽然当时东北军还不是国民政府控制之内的力量,但是国府作为名义上的国家权利中心还是有其指手画脚的借口,这就是中央的特权,和曹c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差不多。而国府虽然很高兴倭人在东北能够牵制住东北军的实力,从而放心对“s区”发动进攻,但是谁都明白,东北军很难阻挡倭人的步伐,因此害怕倭人占领东北之后和倭人直接对上的国府发出了措辞严厉的训令,称东北军在中国东北制造不和谐气氛,将国家推入战争。

  东北方面的回复很简单:中国军队有在自己的国土上制造不和谐气氛,挑起战争的权利。

  这样的回复一发出,就表明了东北军的坚定立场,迅速得到了各界爱国人士的支持,大量的北京、上海、长沙、天津等地的爱国学生和那些退役的爱国军人北上要求加入东北军抗r。

  虽然从现在的态势来说想要守住沈y依然可能x不大,但是至少要比历史上强了太多。就算让倭人吃了东三省也要磕掉它满嘴的牙。

  。 书包网最好的网

  79。主动权

  张学亮虽然在军事和政治上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国人才华,但是作为长期身处高位的军人在魄力上相比任何人并没有丝毫逊s,历史上毅然宣布接受国民中央政府领导维护国家统一和蒋抗r的“西安事变”就是证明。拥有足够魄力而且对洛辉和包汉文又非常崇拜的张学亮既然已经决定了和倭人死战到底,对两人的计策可以说是言听计从。加上历史上东北军内部也确实存在倭人的大量间谍,甚至东北军相当部分的军官都是倭人军官学校的毕业生,这在增加了东北军对倭军了解的同时也让东北军的保密工作变得十分困难。

  也正因为如此大量的决策都在洛辉、包汉文和张学亮三人之间的商讨过程中被敲定,原东北军的参谋们很多时候只是被找来咨询有关倭国军队的情况。

  从当时的世界格局来说,倭人对中国的用兵范围在政治上有很大的局限x。自从倭人艰难地在倭、e战争中取得胜利之后世界列强已经把中国东北划归到倭人的殖民范围。因此倭人的“满州计划”除了s联不愿意看见之外,大部分列强都只会最多在这个问题上叫几声而没有行动,毕竟倭人没有大量侵占他们的利益,可惜的是s联正在忙于内部大大清洗。而倭人这次行动所做的不但是象殖民地一样把中国人家里的东西抢走还要占据中国人的生产资源和生存空间断我们子孙后代的口粮。因此在东北战场上除了国人群情激奋外在世界上并不能得到太多的实际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