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5 部分
声声,总说是行圣贤之道,尊崇圣贤,其实按下去,何尝真能行圣贤之道。不要说不能自己躬行实践,就是他所出的号令,所用的方法,亦都与圣贤之道相违背,不过将那圣贤之道挂在口中,做一个招牌罢了。上以是求,下以是应。所以满天下的读书人,个个都是读圣贤之书,但是算起来,真正能学圣贤的有几个?这个就叫作‘五谷虽美而不熟’,不但无所用之,而且徒然消耗了无数的财物、气力与光y,养成作伪之风而已。三苗的政治,虽与圣贤之道大相反背,但是他君臣上下抱定宗旨,一心一意,切实去施行,所以效力非常显著。譬如荑稗,既经成熟,就可以暂充饥了。自古以来,讲治道的很多,有的主张清净无为,有的主张道德化导,有的主张尚刑名,有的主张重杂霸。主张各不同,美恶各不同。总而言之,能够本了他的主张,切切实实去做,未有不成功,否则决不会得成功。不知帝意以为何如?”
帝尧正要再问,忽见外面递到大司徒的奏报。帝尧一看,原来是考监明病重,群医束手,要赶巫咸回去,并请帝无事即速归。帝尧到此,父子情深,不免忧虑,便想归去,当邀善卷一同入都。善卷是个隐士,执定不肯。帝尧只得将善卷现在所居住的山和地统统封了善卷,方才起身。后来这座山,就取名叫善德山。所谓地以人传了,闲话不提。
且说帝尧与群臣辞了善卷,急急言归,一路上诸侯的迎送帝尧的尉劳,自不消说。一日到了西夏国,那国君出来迎接。
帝尧细细考查他的政绩,发现两项大弊病:一项是贪。借口种种政费,专门搜刮百姓的财物,以供一己之y乐奢侈,以至百姓困苦非常,怨声载道。一项是武备废弛。全国之中,兵甲不完,守备毫无;托名治国尚文德不尚武力,实则省了这笔用款下来,可以人自己之私囊,供自己之挥霍。当下帝尧不禁大怒,一则怒他的虐民;二则三苗在南方,早有异谋,其志不校西夏近三苗国,人民困苦,必定投降三苗,是所谓为渊驱鱼。
武备废弛,万一三苗窃发,乘间北上,何以御之?所以将那西夏国的国君,切实责备一番,使他改过。哪知西夏国君自以为是,竟无悛改之志。帝尧不得已,乃下令废他为平民。又叫老将羿率领兵士,将他的社稷宗庙统统毁去,那西夏国从此就亡了。帝尧这次率兵巡守,那三千个人到此地总算用了一用。
西夏国既亡,帝尧亦就此匆匆归去。到得平阳,不料考监明早已呜呼。原来考监明人甚聪敏,而身体素弱多玻帝尧临行时,既然限定他功课,叫他修习,考监明天性好学,孜孜不倦,加以父命,益发焚膏继晷,尽夜不息,因此身体不免更差。
后来又听说帝尧在南方,患病甚重,来叫巫咸,不免心中一急,病更加增。巫咸又往南方,医治不得其人,遂致不起。那时百姓知道了,都说帝尧教子太严之故,体弱多病之幼童,怎样可以如此督责他读书呢。后世记载上,便有“尧杀长子”之说,其实并非故杀呀。闲话不提。
且说帝尧到了平阳,知考监明已死,父子之情,不免伤感,但亦只能勉强遏抑。后来正妃散宜氏得生一子,取名叫朱,那考监明之死,便渐渐忘怀了。一日视朝,得到华邑的奏报,说道:“太华山上现在发现一条大蛇,六足四翼,甚为奇怪。查到志书,知道这蛇名叫肥(虫遗),现则天下大旱。究竟可信与否不可知。但既有此说,且关系天下,不敢不以奏闻。”帝尧看了,就向大司农道:“去年朕遇到洪崖仙人,曾说天有大变大灾。现在果有此异物出现,不要就是旱灾吗?天数虽定,人事总不可不尽,汝去预备吧。”大司农答应,立刻发文书通告天下,叫他们修缮隍池陂泽,蓄储水量,并修理种种取水之物,�
帝尧正要再问,忽见外面递到大司徒的奏报。帝尧一看,原来是考监明病重,群医束手,要赶巫咸回去,并请帝无事即速归。帝尧到此,父子情深,不免忧虑,便想归去,当邀善卷一同入都。善卷是个隐士,执定不肯。帝尧只得将善卷现在所居住的山和地统统封了善卷,方才起身。后来这座山,就取名叫善德山。所谓地以人传了,闲话不提。
且说帝尧与群臣辞了善卷,急急言归,一路上诸侯的迎送帝尧的尉劳,自不消说。一日到了西夏国,那国君出来迎接。
帝尧细细考查他的政绩,发现两项大弊病:一项是贪。借口种种政费,专门搜刮百姓的财物,以供一己之y乐奢侈,以至百姓困苦非常,怨声载道。一项是武备废弛。全国之中,兵甲不完,守备毫无;托名治国尚文德不尚武力,实则省了这笔用款下来,可以人自己之私囊,供自己之挥霍。当下帝尧不禁大怒,一则怒他的虐民;二则三苗在南方,早有异谋,其志不校西夏近三苗国,人民困苦,必定投降三苗,是所谓为渊驱鱼。
武备废弛,万一三苗窃发,乘间北上,何以御之?所以将那西夏国的国君,切实责备一番,使他改过。哪知西夏国君自以为是,竟无悛改之志。帝尧不得已,乃下令废他为平民。又叫老将羿率领兵士,将他的社稷宗庙统统毁去,那西夏国从此就亡了。帝尧这次率兵巡守,那三千个人到此地总算用了一用。
西夏国既亡,帝尧亦就此匆匆归去。到得平阳,不料考监明早已呜呼。原来考监明人甚聪敏,而身体素弱多玻帝尧临行时,既然限定他功课,叫他修习,考监明天性好学,孜孜不倦,加以父命,益发焚膏继晷,尽夜不息,因此身体不免更差。
后来又听说帝尧在南方,患病甚重,来叫巫咸,不免心中一急,病更加增。巫咸又往南方,医治不得其人,遂致不起。那时百姓知道了,都说帝尧教子太严之故,体弱多病之幼童,怎样可以如此督责他读书呢。后世记载上,便有“尧杀长子”之说,其实并非故杀呀。闲话不提。
且说帝尧到了平阳,知考监明已死,父子之情,不免伤感,但亦只能勉强遏抑。后来正妃散宜氏得生一子,取名叫朱,那考监明之死,便渐渐忘怀了。一日视朝,得到华邑的奏报,说道:“太华山上现在发现一条大蛇,六足四翼,甚为奇怪。查到志书,知道这蛇名叫肥(虫遗),现则天下大旱。究竟可信与否不可知。但既有此说,且关系天下,不敢不以奏闻。”帝尧看了,就向大司农道:“去年朕遇到洪崖仙人,曾说天有大变大灾。现在果有此异物出现,不要就是旱灾吗?天数虽定,人事总不可不尽,汝去预备吧。”大司农答应,立刻发文书通告天下,叫他们修缮隍池陂泽,蓄储水量,并修理种种取水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