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节
emsp;王导:“怎么演,问题不大,等会儿走戏,我们可以把这段剧情连贯地走一遍。”

  王导:“我主要是想给你们分析一下,罗誉看到林曦伤口的这个细节。”

  简临神情专注。

  王导:“人,对于单独的部分,是会有更深刻的印象的,比如伤口,或者眼睛、脖子、嘴唇或者手之类的。”

  王导:“如果遇到一个人,每次都是他的某个部位,或者说是特殊的印记,就很容易产生感官上的刺激。”

  王导:“而罗誉对林曦的特别关注,或者说,林曦在无形中给罗誉的感官上的刺激,就是从伤口开始的。”

  王导:“延续往后,就会变成对这个人的关注。”

  王导:“明白了吗?这个伤口,独特的印记,或者说是某个部分,远比一个完整的东西,直接的东西,更能带来感官上的刺激。”

  王导:“你们先消化这部分,理解了,后面的剧情和感情戏的转变,就更容易领悟了。”

  简临已经理解了王导的这些分析,很快意识到,他能认出方骆北的手,真的只是眼力好,并不是某种单独部位引发的刺激。

  他的确在初五雨夜那天特别留意到方骆北握着伞柄的手,但很快他就见到了伞下的方骆北本人,并没有像罗誉两次偶遇林曦看到他的伤口一样,重复刺激似的再见一次那只手。

  他只是眼力好,记忆好,所以记住了。

  这么一想,简临又觉得自己想太多。

  大概是被罗洪、王导之前的分析给带进去了,为什么要用罗誉林曦的剧情和现实比照?

  简临:不想了,专心拍戏。

  这之后,王导去看另外一组的情况,罗洪负责这场的拍摄。

  简临端着酒盘,罗洪教他:“这个高度,低一点,对,你不可能盘子托这么高走路,不方便,对吧。”

  罗洪:“等你撞见罗誉被泼酒了,从走廊拐弯处退回墙后,改成两只手端着盘子,就要在这个高度。”

  方骆北站在不远处。

  从他的角度,刚好能看到简临端着盘子的右手。

  而这只手,转场坐在电瓶车上的时候,手的主人还特意伸过来,给他看着,问他:能一眼认出来?

  再早一点,是酒店超市货架前,他把包着一块钱硬币的红包递过去,那只手伸过来,接住。

  再往前,雨夜小巷,那只手握着根棍子,手背绷紧,骨节刀刃似的,锋利地迎着雨水。

  再往前,春节,16栋大门,门后伸进来一只手,拎着只黄色外送袋。

  再往前,几个月前——

  雨天,巷角的咖啡店,身后一声浅浅的“不好意思,借过”,侧身,那只手抓住金属门把,轻轻一推。

  “能一眼认出来?”

  “某个部分,远比完整,更能带来感官上的刺激。”

  方骆北不动声色,回目光。

  作者有话要说:

  在作话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