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节
�,问题进一步深入,开始问他对某些事件的看法, 比如如何看待人类首例克隆生物“多利羊”,对斯坦利·巴顿教授提出的人种改造有没有兴趣, 如果世界上存在“克隆人”会不会反感,看到实验室里的“小白鼠”会不会觉得他们很可怜……等等。

  沈霁云一边答题一边在脑海中快速分析这些问题的心理导向。

  如果这个组织跟“迷你人”的研究与改造有关, 那白痴都知道怎么回答了——克隆生物对人类的发展自然是有好处的,对人种改造自然是有兴趣的,看到小白鼠自然会心生怜悯……

  沈霁云行云流水地答了一串的问题,不管违心不违心,至少他肯定这么答肯定能通过测试。

  果不其然,测试的最后一个问题直接提出“如果你是一位国家领导人,在人类还没有在外太空探索到合适人类生存的新星球,而999年的全球性人口爆发事件再次发生,你最容易接受的举措是?”

  沈霁云浑身一震,回想起历史书上详尽描述的“人口爆炸”灾难。

  所谓的“人口爆炸”,不是人的数量骤然增多,而是由人口增加导致一系列串联问题,进而引发发展倒退。

  数十年前,全球人口就已经达到了超饱和状态,土地的过度开发使种植地与绿化不断减少,粮食供不应求。

  大部分发达国家为了安顿泛滥人口,已经没有自己的农业生产地,几乎90%的粮食都是从a国、c国等保留了少部分种植地的国家进口。

  997年,c国已有种植地30%盐碱化,当即使依赖它供粮的下游d国闹起了饥荒,这个变故也大大增加了a国向各国输出粮食的压力。

  然而祸不单行,998年,a国最大的东北种植地闹旱灾,全球形势一下子严峻起来。

  为了率先保证本国国民的温饱,a国切断了对几个国家的食物输出。

  在之后的一年里,这三个国家的重要城市因食物压力导致人口死亡、城市系统瘫痪,经济停滞不前。

  就像多米诺骨牌效应,紧接着,仰仗这三个国家其它贸易与科技产业的国家也因此受到牵连,社会动荡。

  999年,这种状况达到了顶峰,据说全球人口在短短半年之内因为饥荒减少了十分之一。

  三十天的断粮,就能让一个原本生机勃勃的城市变成一个空寂的鬼城。

  而其余仍在供粮的地方,只见那些受了高等教育的民众们连夜在供应食物的商店门口排队,一旦上架就哄抢一空。

  仿佛一夕之间,这个星球就从文明时代退回了蛮荒时代……

  而这一切都是由人口泛滥导致的,如果人口不增长,国家就不会过度城市化,不会导致产量不够,更不会在偶然的自然灾害降临时引发诸多应接不暇的问题,所以这类灾难归结为“人口爆炸”。

  其实除了新历999年这一起,人口爆炸也在很久之前发生过一次了。

  那还是在公历2890年,当年的人口爆炸导致全球人类数量骤减三分之二,国际格局重新洗牌。

  为了吸取这个惨痛的教训,幸存的人类才启用新的纪年方法。

  但千年之后,人口爆炸还是再一次发生了。

  沈霁云和沈雨泽出生时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