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节
��用耕牛和农具。但能够向官府低息借贷,却着实令他心动了。

  钱家当然不缺钱,更不需要借钱度日。但是朱瑙上任之后,非常鼓励经商。需知蜀中田地富饶,一人种田就能养活几口人。因此经过官府的鼓励后,的确有大量人投身工商之中。各地也都大开工坊。而且此番朱瑙关中一行,又给蜀商带来了许多商机,使更多富户愿意从事经营。

  这商业一旦昌盛,自然需要大量钱粮进行周转。钱家自己倒是不经商,可同乡里商人不少,经常各处筹钱。钱家也会把钱借给他们,赚取利润。

  以往官府借贷是五成利,民间借贷也近于此数。可现在官府降到了三成利,钱家凭自家田地可贷到不少钱,把这笔钱借出去,一倒手就能赚一两成的利差。就算扣去要补缴的田税,也还有的赚呢。

  但钱当家也有担心。跟郑大脚一样,他担心的是舞弊被查出来,不光赚钱的事儿不用想了,还要被治罪。而且他比郑大脚见识多,也更能吃透官府背后的用意:惠政只是暂时的,可户籍册却是长久的。惠政也许过几年就取消了,田税那可是要一直交下去的。

  现在官府说户籍册被毁了,倒是打消了他的第一项疑虑:户籍册被毁是假,官府表态不再追究之前舞弊才是真。

  至于第二项疑虑呢?

  钱当家纠结半天,最后咬咬牙,道:“算了,咱家有多少田,照实报吧。”

  儿子不解道:“爹?”

  钱当家解释道:“官府又是颁布惠政,又是重新造册。还让百姓自己申报一次,官府再查一次,这是铁了心要把人口田地清查明白。朱府尹做事恩威并济,恩先来了,威也不远了。若再查出有问题,只怕以后就要严惩不贷了。咱们还是别去触那霉头。”

  说到底,如今再去欺瞒官府,所得利益太小,所冒风险太大,聪明人不该去冒那风险。

  儿子也知父亲一向智慧,忙道:“好,那就照爹说得办!”

  第132章 瞧在他对我如此青睐的份上,不与他计较了。

  秋之后,各乡各村就开始了百姓主动上报户籍的工事。

  大多百姓都为此欢天喜地。从明年起,他们就可享受惠政,从此负担愈发减轻,日子可不就能过得更好了?

  各州百姓提起推行惠政的朱府尹,更是无比交口称赞。要知道前头才有一个荒淫无道的袁基录,朱府尹这一上任,对蜀中百姓而言简直无异于天降甘霖!

  老百姓是高兴了,可也有人不痛快起来——就是所有在清丈造册时参与了舞弊的官吏们。

  而谭戊正是其中之一。

  要知道作为一个小吏,谭戊的出身并不好,俸禄也没有多少,可自打他当了公差,家里一天比一天富裕,年年买新地,如今都已比得上一户小富之家了。

  能如此快速地富起来,正是因为他“艺高人胆大”。没有他不敢的贿赂,没有他不敢舞的弊。光是丈量一次土地所的好处,就足够他又给家里置办了三亩新田。

  于是这天谭戊回到家里,只见他父亲正坐在前堂焦急地来回踱步。

  谭父一见谭戊,忙三步并两步上前,问道:“儿啊,听说官府要重造户籍册了?”

  谭戊道:“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