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节
��。最后百姓的户籍没普查完,驻地倒已先叛变了。

  而朱瑙的思路与他们是截然不同的。

  说实话,方才朱瑙说的那些话给了薛道清不小的触动。尤其是那句“知民方可治民”,的确是他先前并未意识到的。

  但触动之后,他反而更加郁闷了——他相信朱瑙的这套政令办不下去,登记造册的工作一定会取得很大的进展,效果也比严刑峻法更好。可是这方法再有用,谢无疾却学不了。

  因为朱瑙能这么干的原因,是因为他将蜀中的工商发展得很好,仅靠工商入就足以维持官府运作了。再说白一点就是:他富!

  而谢无疾,恰恰相反,他穷得铃铛响。别说去贴补百姓了,他连让大军填饱肚子都是每天要发愁的事……

  所以,谢无疾缺乏人才不假。可仅有人才,也未必能改变他的困境,因为他没有蜀地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也没有丰厚的家底。或许改变困局的最好方式,还是拥有一个富裕又可靠的盟友吧……

  薛道清一边想事一边走路,没注意前面的柱子。只听“砰”的一声,他猛地撞上了回廊的柱子。

  他“哎哟”一声退开,龇牙咧嘴地揉着额头,一扭头,只见朱瑙正看着他,他顿时面上发烫。

  为掩饰自己的失态,他立刻牙尖嘴利地讥讽道:“朱府尹,我从前听说你为人仁义,可如今看来,你也不像传闻中的那么仁义。”

  朱瑙的确颁布了仁政不假,可他的最终目的是完善造册。一旦造册完成,老百姓也就入了套,再想逃税漏税可就逃不掉了。

  朱瑙全未因为他的讥讽生气,只一哂笑:“是么?外面的人这样夸我?”

  他也没有任何解释的意图,只朝着薛道清笑了笑,转身走了。

  反倒是薛道清讪讪地摸了摸鼻子,觉得自己说了句蠢话。

  仁也好,义也好,未见得是优点。能达成自己的目的才是最大的本事。与其说朱瑙仁义,倒不如说朱瑙是悉知人性、洞察人心的高手。而做一个好官,这两点本事可远比所谓的仁义重要太多……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