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7.统筹、高度、先天阵
�。于奇正、张奇正、李奇正,谁来做这个总都料,只要严格按照制度执行,谁做都差不多。”

  说完进一步的解释起来。

  为什么这么重视外地客商采购这件事?不仅仅是因为商业考虑。

  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提取出好的、可以通用的部分,各个部门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协调的制度。以后不管哪个部门换领导,都不会影响整个闭环的运行。

  不仅仅是单一的这一件事,而是接下来所有的事情都必须建立和采用这个模式。

  这与之前曌建的很多制度是不同的。

  之前的制度准确来说,应该是各个部门内部的规范。规定了你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相对独立的存在。

  而现在所说的,是一个自上而下的架构体系,是一个综合体。

  苏可忆等人实在忍不住“哇”地一声又哭了起来。

  谁都能感觉到,于奇正这些话里带着很重的临终遗言的味道。

  常欢更是止不住泪如雨下,跪到于奇正脚边。

  于奇正像是抚摸自己孩子一样摸着他的头发说:“常局长,你的责任最大。我们其他所有人做的,是曌建的现在。只有你,是曌建的未来。”

  常欢拼命忍住泪水,站起身给于奇正汇报起来。

  这件事他必须现在就汇报,因为他一定要让总都料听到这个好消息。

  昨日州里“秋闱”放榜出来了,曌学堂第一期的学子竟然有超过半数的人拿到了“解状”,成为了“乡贡”。

  从昨天到今天,整个荆州城内外鞭炮声就没有断过。

  尽管于奇正来这个世界时间不算短了,但对科举完全没关注过——反正我又没想去考。

  不过看周围的人脸色,似乎是很牛鼻的存在。于是也凑兴说道:“不错不错,很好很好。”

  常欢敏锐地感觉到于奇正的语气中有敷衍的意思,心里的得意之情也是少了许多。

  “对了,能中几个秀才啊?”于奇正顺嘴问道。

  常欢的嘴巴张得老大,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于奇正看到他这个样子也纳闷了:我也不知道你说的什么秋闱、解状、乡贡是些啥玩意。就问你一下秀才这种最低等级的,怎么成了这样子?

  这是因为他完全不了解当代科举情形。

  科举制度,是前朝才真正创立定型的。在此之前,都是门阀世家把控着官吏选拔。

  前朝总共享国三十八年,本朝至今不到三十年,也就是说这个制度就是这几十年的事。

  当朝的科举,可于奇正在后世所以为的科举,完全不是一回事。

  在本朝,要想科举,就必须获得相对应的通行证——“生徒”或者“乡贡”。

  先说“生徒”,不是人人都可以当生徒的。

  所谓生徒,指的是中央官学的毕业生。

  中央国学又指的是什么呢?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六大高等学府,统称“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