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8 部分
��吃罚酒,也许我就是这样的臭脾气的男人吧。

  我在jing车的保护里,浩浩荡荡的驱车来到“南华书市”——这个中国南方地区最活跃的民营书市之一。

  市领导纷纷下车,麦瑞思也从我的车子里钻出来。

  程思薇无奈的瞥瞥我,紧随她母亲而去。这次随同的官员里,市文化局的宋局长认得我,他朝我招招手,示意我跟着一起走。

  于是我走过去,穿c在他们的小部队里。市长一边带领麦瑞思参观这块由平海市扶植起来的批发书市,一边耐心的讲解。

  店主们似乎早已接到命令,知道有大人物要来,都恭迎的站在店门口,也不敢多加招呼。

  麦瑞思一边走一边看,不时的点头,偶尔拿起几本外文书,翻看几页。而省电视台和市电视台的记者,扛着摄像机,一边倒退,一边拍摄。

  官员们战战兢兢,文化界的人士也都小心翼翼。这次来到平海市的是诺贝尔文学奖主席,谁都不敢掉链子。

  她抵达中国,没有去北京没有去上海,而是直接来到平海市,这对于平海市来说,绝对是天大的机会和天大的面子。

  而我作为安墨出版公司的特派人员,而安墨出版公司又作为麦瑞思此番来平海市的目的之一,一下子也备受重视起来。

  我被推到市长身边,标榜成为平海市出版行业的代表,有一些市长难以详细解答的数据,就由我来补充回答。

  渐渐的,麦瑞思的提问,变得越来越有深度和越来越专业,陪同参观的官员们和专家们,没有几个能答得上来。就算勉强答了一些,也是牛头不对马嘴。

  没办法,麦瑞思是站在世界顶端的高度,眼光是国际x的眼光,思维也是世界x的思维,她提出的问题,绝不只是“这本书能卖多少册”之类的简单问题。眼看众人都尴尬的答不上来,一直保持着庄重的市长大人,悄悄碰了碰我的胳膊。

  第三百零四章 伴君伴虎

  “咳咳,”我清一下嗓子,凑上前,说道,“麦瑞思夫人的这个意见,其实严格来说,是不符合中国的出版的市场的国情的。”

  我随手拿起店里的一本平装书,“就比如美国出版市场,它有一类书叫做大众市场纸皮书,英文的说法就是mass-marketpaperback,特点是定价低,每册1到5美元,发行量很大。中国从90年代开始,也走这样的路线,模仿美国的纸皮书革命,却又正好撞上互联网的大爆发,形势发生变化。从出版社到作者再到读者的垂直一体化的发展路线在中国没有走通,作者的影响力和权力也没有上升,读者的版权意识也没有增强。美国当时借鉴的是广告、报刊、公关和大众商品的经营理念,而中国的出版业至今还缺乏成功的出版社营销经验……”

  麦瑞思望着我,眼神里渐渐有了一些光彩。

  “不过,新兴的网络方式也给了我们一些新的启发,中国的大型出版集团都已经在构建自己的网络营销中心,从这点来讲,我们中国的出版业又和欧美的出版业来到同一条起跑线。我讲完了,麦瑞思夫人,您还有什么想问的?”我盯着她,说道。

  她盯着我,迟迟两秒都不说话。市长还以为她不满意,急忙打圆场,“我们再到前面去看看。小梁同志太年轻,很多东西都是他自己的理解。没有经过研究,还请不要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