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事
��,寄养着不也可以吗?方家连这点钱都出不起?”
“不是钱的问题,是方家历代家主都认为,如果孩子留在下界,时间长了母亲必然会有思凡之心,所以非摔死不可。”文如讳低着头,轻轻转了转杯子,“这位夫人是个聪明人,知道她的女儿必死无疑,只能先为自己着想——
“如果她这次没能生下带着风灵根的一儿半女,接下来等着她的,也许就是失宠之后的‘典妻’了。”
典妻,是天外天一个成文的规定:
凡是入了天外天,每个女子必须生下三个以上带有风灵根的孩子,方能结丹。
如果一直怀不上呢?
“每生一个孩子之后,再隔三年怀不上第二胎的,就要被‘典’给别的男人,地位由高到低,每三个月换一个,直到怀上为止。
“就算是方家家主的妻女,也不例外。”
文如讳当时不明白,离开天外天后才渐渐想通:
这个规矩最早一定是由方家某一任有恶癖的家主所制定的。
后来人也有不少会为爱妾美姬变通,但既然不危害到自己的利益,又能壮大天外天的根本,便不可能彻底改动这个规矩。
“夫人知道自己早晚会被家主看腻,与其被早早典给别的男人,不如先保自己三年再说,所以阴差阳错救了我一命。”文如讳回忆起救命恩人时,眼神还是温柔的,“后来没过两年,她就为家主生下了一个儿子,得了宠,没有再被典出去生第三个孩子,过了几年太平日子。”
所以文如讳小时候,是作为方漱的妹妹被养大的。
并且在刚能开口说话时,小文如讳就博得了方家家主的青眼。
“我有一项异于常人的能力,就是过目不忘。”文如讳道。
怪不得!岑雪枝想,作者有这样的特殊之处,才解释得通为什么能画出《社稷图》来。
生出这样一个女儿,又紧跟着生下一位小公子,想来也是个聪明伶俐的,凑成一个好字,这个小妾母凭子贵,盛宠之下,竟然得了方家家主的恩赐,愿意带她回一趟她在广厦的娘家——这可是方家的正室都没能争取到的机会。
小公子年纪太小,不宜颠簸,被留在了天外天。
而文如讳却被第一次带去了人间。
她被广厦的繁华看花了眼睛,埋头进人间的藏书库中,三天三夜没有舍得闭眼,直到被“父母”带回去。
可在回去之后,小公子竟然死了。
无名听得入迷:“正室做了手脚?”
“大夫人说是突发高热,但方老爷勃然大怒,查到底发现是小公子中了毒,”文如讳顿了顿,“于是大夫人被送去了别的地方。”
被典了。
被典给别的男人,以后就再没有机会回府,何况从前是方府的主母,一朝被典了出去,心里落差也太大,大夫人没过几天就自尽了。
文如讳的“母亲”也被安抚了一番,从妾位挪为侧室。
方老爷对死去的孩子很是挂念,眼看文如讳年仅五六岁便出口成章、落笔成文,迫切想要一个这样的儿子,很快就给�
“不是钱的问题,是方家历代家主都认为,如果孩子留在下界,时间长了母亲必然会有思凡之心,所以非摔死不可。”文如讳低着头,轻轻转了转杯子,“这位夫人是个聪明人,知道她的女儿必死无疑,只能先为自己着想——
“如果她这次没能生下带着风灵根的一儿半女,接下来等着她的,也许就是失宠之后的‘典妻’了。”
典妻,是天外天一个成文的规定:
凡是入了天外天,每个女子必须生下三个以上带有风灵根的孩子,方能结丹。
如果一直怀不上呢?
“每生一个孩子之后,再隔三年怀不上第二胎的,就要被‘典’给别的男人,地位由高到低,每三个月换一个,直到怀上为止。
“就算是方家家主的妻女,也不例外。”
文如讳当时不明白,离开天外天后才渐渐想通:
这个规矩最早一定是由方家某一任有恶癖的家主所制定的。
后来人也有不少会为爱妾美姬变通,但既然不危害到自己的利益,又能壮大天外天的根本,便不可能彻底改动这个规矩。
“夫人知道自己早晚会被家主看腻,与其被早早典给别的男人,不如先保自己三年再说,所以阴差阳错救了我一命。”文如讳回忆起救命恩人时,眼神还是温柔的,“后来没过两年,她就为家主生下了一个儿子,得了宠,没有再被典出去生第三个孩子,过了几年太平日子。”
所以文如讳小时候,是作为方漱的妹妹被养大的。
并且在刚能开口说话时,小文如讳就博得了方家家主的青眼。
“我有一项异于常人的能力,就是过目不忘。”文如讳道。
怪不得!岑雪枝想,作者有这样的特殊之处,才解释得通为什么能画出《社稷图》来。
生出这样一个女儿,又紧跟着生下一位小公子,想来也是个聪明伶俐的,凑成一个好字,这个小妾母凭子贵,盛宠之下,竟然得了方家家主的恩赐,愿意带她回一趟她在广厦的娘家——这可是方家的正室都没能争取到的机会。
小公子年纪太小,不宜颠簸,被留在了天外天。
而文如讳却被第一次带去了人间。
她被广厦的繁华看花了眼睛,埋头进人间的藏书库中,三天三夜没有舍得闭眼,直到被“父母”带回去。
可在回去之后,小公子竟然死了。
无名听得入迷:“正室做了手脚?”
“大夫人说是突发高热,但方老爷勃然大怒,查到底发现是小公子中了毒,”文如讳顿了顿,“于是大夫人被送去了别的地方。”
被典了。
被典给别的男人,以后就再没有机会回府,何况从前是方府的主母,一朝被典了出去,心里落差也太大,大夫人没过几天就自尽了。
文如讳的“母亲”也被安抚了一番,从妾位挪为侧室。
方老爷对死去的孩子很是挂念,眼看文如讳年仅五六岁便出口成章、落笔成文,迫切想要一个这样的儿子,很快就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