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斯拉夫的悲歌(真的完本了,不会再有了)
连已搬家到澳大利亚的英国,都暗中插了一脚。

  在一次和德国的秘密外交谈判中,喀秋莎提出“克族归你,塞族归我,穆族留着恶心他们。”

  汉娜的答案是“同意。”

  很快,南斯拉夫就分裂了,

  1995年七月后。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马其顿相继宣bu 独立,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就此宣告解体。

  在这过程中。本着“看着别人的悲剧来教育本国群众”的思路,苏联冷漠地看着南斯拉夫解体,并没有插手阻止,反而将其作为反面教材用来教育国内的诸多加盟共和国。

  当时,一直隐藏在后台的喀秋莎站出来对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国民发表全国讲话说“接下来,那里将爆发战争,动乱、饥饿还有大量的死亡!”

  一切正如她所预言的那般,内战很快爆发,起因是民族和信仰的冲突,本质却是利益纠纷的问题。拥有最强军事实力的塞尔维亚出兵帮助波黑地区的塞族人,引发当地克族和穆族的联手反抗。

  德国公开支持克族和穆族,在提供大量的武qi 军援之余,更联合欧盟对塞尔维亚进行全面经济制裁。而苏联为了分裂后的塞尔维能更加紧密地“抱”自己的大腿,前期故意默不作声保持中立,到塞尔维亚撑不下去后才站出来当好人。

  战争打了三年,到1998年,波黑和平协议签署,宣告波黑战争结束,波黑正式独立,前南地区,依“民族自治”的原则,被分裂出更多的国家,他们包括斯洛文尼亚共和国、克罗地亚共和国、波斯尼亚共和国、黑塞哥维那塞尔维亚共和国、黑山共和国、马其顿共和国。

  南斯拉夫解体前,其是欧洲的中等工业国家,全国有36%的人民拥有自己的汽车,每1.8个家庭拥有一台电视,每2.1个家庭拥有一部冰箱,所有7岁到15岁的儿童都可以免费受到8年义务教育。虽然和德国搞出来的欧盟诸国相比还是落后了一些,可是相比同一时期的社会主义国家,南斯拉夫人民的生活是充裕的。

  但是南斯拉夫的地区贫富分化问题一直非常严重,最发达的斯洛文尼亚与邻国奥地利、意大利经济水平相近,而马其顿、科索沃则是欧洲最贫穷的地区之一。

  这个国家,解体前有能力造汽车、轻型坦克,具有不低的工业实力。但解体后,整个国家的工业产业链被打碎,相关的工厂大量地倒闭,陷入了去工业化的怪圈中。

  不仅如此,三年的战争,也榨干了这些前南国家的国库,为了内战需要,参战各国都掏空了国内最后一枚金币,向苏德两家大量地进口军火,战后更是负债累累,国内经济崩溃,民不僚生。

  在南斯拉夫问题上,喀秋莎为了维持苏联不解体,毫不客气地将南斯拉夫变成了教育民众的“典型”。

  为了让苏联民众更深地感受到,解体后的南斯拉夫有多惨,在她的暗中指使下,1995年后,苏联境内,民间大量地流传着产自南斯拉夫的“重口味”、“鬼畜版”、“血腥派”的“真实系”、“非爱情暴力动作片”,其演员,皆是内战中的双方士兵和敌方的平民妇女。克格勃的特工,以一部“非爱情暴力动作片”一万卢布的价格,向内战几方军队直接“订购”购买,三年里从南斯拉夫“引进”的该类型影片数量超过两百部,几乎每个苏联家庭的男性,都通过各种渠道看过这类型重口味的影片。

  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