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汉家的动物园

  而在亚洲,中国和兰芳共得到过三辆早期型的一号坦克,两家索要这两台坦克是为了填充各自战车博物馆的库存。中国的两辆,一辆放在北京军博物馆。是早期型的a型,另一辆是g型,则摆放在上海的军事博物馆战车园里。而兰芳得到的那辆放在兰芳首都新昆仑的博物馆里,则是为数不多的出口西班牙的e型。

  在德国装甲兵中,一号坦克的外号叫“小老鼠”。这个外号是林汉取的,出于一种恶趣味,他和汉娜给德国开发的每一款坦克都取了动物的外号。

  作为坦克,德国陆军专门生产的一号坦克全部数量加起来不到八百辆。不过作为火炮牵引车和弹药输送车,由其车身改进而来的,六吨级的变形车装甲牵引车却生产了三百余辆。一号坦克本身基本没有参予西线的法国战役。但其变形车,装甲牵引车却大量地出现在法国战场上,主要的任务是充满火炮牵引车和弹药输送车。

  和历史上不同的是,法国战役时。德国装甲兵手中的坦克数量十分充足,所以防护薄弱的一号坦克并没有被送上战场。倒是该型坦克的各种变形车,其最有名的一种变形车,是安装了2x4八联装火箭炮的自行火箭炮车。在法国战场,其发s时的尖啸声给英法联军留下极深刻的印象,得到了希特勒的手风琴的外号。

  二号坦克发展史

  二号坦克是1935年下半年开始量产。到1941年彻底关闭生产线为止,总计生产了一千六百辆,是一年战争中德军装甲兵重要的主力。

  1932年希特勒提前半年上台后重点抓的开发项目之一。首先,德国机械所的人,按照汉娜提出三大指标,更改了德国坦克的发展计划,作为第一优先开发的项目,为此甚至不惜停止了原一号坦克的开发去直接抄袭维克斯坦克,而将全部的人力集中到这个13吨坦克开发项目上。

  二号坦克是作为轻型坦克立项,为四人车组, 火炮为一门40毫米60倍径坦克炮。设计重量为13吨,改进型加强防护增加到十五吨,在德军中,其被称为野猫坦克。

  该坦克除了初期因为火炮产量不足,暂时使用过13毫米测距机枪替代火炮供坦克兵训练使用外,其武器一直都在用那门4060倍径的坦克炮。

  这门pak36 4060坦克炮,由于和著名的博福斯高炮使用同一种炮管,早期由于炮管产能不足,以军备计划中优先给博福斯高炮让路的原因,产量一度受到限制,不得不花费外汇从瑞典进口了四百根同类型的炮管补充。

  第一辆样车在1934年四月就已造出,共有五辆,而后进行了严格的反复测试。第二年五月就已定型绘制生产图纸,九月生产线准备完毕开始量产,十月第一批五十四辆二号坦克走下生产线。

  由于有穿越者从一开始就确定了“正确”的开发方向,从a型到d型,除了装甲逐渐加厚,以及在机械结构设计上进行细微的调整,增加了高s机枪外,该型坦克基本没有什么大的改进。

  e型是试验型,产量只有三辆,体重增加到20吨25吨之间,主要目的是为了测试更大的重量对悬挂系统的伤害程度。以便为下一代的三号坦克开发提供经验。不出人所料,这三辆坦克在进行超载试验后车体内部结构都严重受损,只能报废。不过事后三辆样车都被封存保留,多年后被送进德国的战车博物馆。

  f型一年战争结束后开发出来的。和前面诸多型号不同,该型对悬挂系统进行了重型的设计,同时更换了马力更大的发动机,名义上叫f型,实际上除了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