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建酒坊
看咱们倒是可以从这上面着手,先让牧民把养殖的数量扩大,然后再给他们找好销路。
还有啊,乌雅姐姐说呢,他们养的牛肉质很鲜美,长得也。可是自从这里归了朝廷以后,朝廷有法令不准杀牛的,结果他们就不敢养那么多的牛了。这个,我想你是不是能跟朝廷里反应一下啊,这种牛不是咱们平时用的耕牛,它是一种肉食用的牛。如果可以大规模养殖的话,至少可以让饭桌上多一种肉食,养牛还是比较划算的,不用喂粮食啊。静涵把自己能想到的,先跟子轩说了说。
至于之后的事情,还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另外我也打算亲自去各个地方看一下,有的光是听别人说,总觉得看不透。静涵还是觉得,自己亲眼看到了,才能够准确的判断。
这个倒是没问题,等我沐休的时候,就带你出去看看。平日里你要是想出去,就让安福陪着你。只是辛苦你了。子轩看着静涵娇美的容颜,心里无限满足。
没事,这些我还能做得来。让百姓过上好日子,这个绝对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成功的,必须坚持到底才行。皇帝的意思,是让你在这多呆几年,咱们就慢慢来吧。静涵喜欢这种感觉,她其实只是喜欢挣钱的过程,这对于她来说,是一种挑战。
两个人吃完了饭,丫头们把饭菜全都收拾下去,然后两口子就各自拿了本书,在那看书。等到夜深了,二人这才休息。昨晚两个人在外面休息的,没能在一起,今晚子轩来了兴致,缠着静涵亲热起来。
两个人本来就是新婚没多久,又都是青春年少血气方刚的好时候,哪里能忍得住多久静涵自然也是喜欢和子轩在一起的感觉,所以非常的配合。两个人折腾到半夜,这才沉沉的睡去。
接下来的日子,静涵就忙了起来。隔三差五的就出去转转,近便的地方,就让安福陪着。若是走的远些,就等到子轩沐休的时候,两个人一起。
在几乎转遍了整个县所辖的范围之后,静涵又发现了新问题。别看这里人口不算太多,但是粮食产量还是挺高的。中部平原地区,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上百亩地。但是却有一个问题,就是种了这些地,除了自己家吃之外,真的就没啥大用处了。顶多也只是拿了跟人家换一些东西而已,粮食竟然卖不出去。
后来渐渐的才打听出来,因为这里以前是北元过所属的地方。朝廷虽然将这里收了过来,可是临近的一些地方,对于这里的人,却有着一种本能的畏惧与厌恶,不愿意和他们做买卖。所以人们即便是种出来很多的粮食,却没法变成金钱。很多地方都还是以物易物,货币其实是很少出现的东西。这种现象,在县城里还不算太明显,但是在略微远一点的乡村,人们都很少见到铜钱的。
这个发现让静涵有些气愤,也有些放心,既然粮食的产量不错,就不用担心以后人多了粮食不够吃的。但是这粮食生产多了,可就得想办法消耗掉了。建一个酒坊,就成了静涵的首选。
于是静涵带人,就在洮儿河的上游找了一个地方,开始建酒坊。这个时节,离着秋收还有几天,所以人手还是比较容易找到的。人们一听说来干活有工钱可以拿,一下子就来了不少的人。
酒坊建的比较顺利,用了十来天就把大框全都盖好了。接下来人们都要秋收了,静涵也就暂时停了酒坊的工程,而是让人四处宣传,今年要收购粮食。这下子,人们可就高兴起来,以往种了地就愁着往外卖,因为卖不掉。如今知县派人来说要收粮食,很多人都把新粮赶紧的收上来,然后处理好了就往外卖。静涵得知各家可能还有一�
还有啊,乌雅姐姐说呢,他们养的牛肉质很鲜美,长得也。可是自从这里归了朝廷以后,朝廷有法令不准杀牛的,结果他们就不敢养那么多的牛了。这个,我想你是不是能跟朝廷里反应一下啊,这种牛不是咱们平时用的耕牛,它是一种肉食用的牛。如果可以大规模养殖的话,至少可以让饭桌上多一种肉食,养牛还是比较划算的,不用喂粮食啊。静涵把自己能想到的,先跟子轩说了说。
至于之后的事情,还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另外我也打算亲自去各个地方看一下,有的光是听别人说,总觉得看不透。静涵还是觉得,自己亲眼看到了,才能够准确的判断。
这个倒是没问题,等我沐休的时候,就带你出去看看。平日里你要是想出去,就让安福陪着你。只是辛苦你了。子轩看着静涵娇美的容颜,心里无限满足。
没事,这些我还能做得来。让百姓过上好日子,这个绝对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成功的,必须坚持到底才行。皇帝的意思,是让你在这多呆几年,咱们就慢慢来吧。静涵喜欢这种感觉,她其实只是喜欢挣钱的过程,这对于她来说,是一种挑战。
两个人吃完了饭,丫头们把饭菜全都收拾下去,然后两口子就各自拿了本书,在那看书。等到夜深了,二人这才休息。昨晚两个人在外面休息的,没能在一起,今晚子轩来了兴致,缠着静涵亲热起来。
两个人本来就是新婚没多久,又都是青春年少血气方刚的好时候,哪里能忍得住多久静涵自然也是喜欢和子轩在一起的感觉,所以非常的配合。两个人折腾到半夜,这才沉沉的睡去。
接下来的日子,静涵就忙了起来。隔三差五的就出去转转,近便的地方,就让安福陪着。若是走的远些,就等到子轩沐休的时候,两个人一起。
在几乎转遍了整个县所辖的范围之后,静涵又发现了新问题。别看这里人口不算太多,但是粮食产量还是挺高的。中部平原地区,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上百亩地。但是却有一个问题,就是种了这些地,除了自己家吃之外,真的就没啥大用处了。顶多也只是拿了跟人家换一些东西而已,粮食竟然卖不出去。
后来渐渐的才打听出来,因为这里以前是北元过所属的地方。朝廷虽然将这里收了过来,可是临近的一些地方,对于这里的人,却有着一种本能的畏惧与厌恶,不愿意和他们做买卖。所以人们即便是种出来很多的粮食,却没法变成金钱。很多地方都还是以物易物,货币其实是很少出现的东西。这种现象,在县城里还不算太明显,但是在略微远一点的乡村,人们都很少见到铜钱的。
这个发现让静涵有些气愤,也有些放心,既然粮食的产量不错,就不用担心以后人多了粮食不够吃的。但是这粮食生产多了,可就得想办法消耗掉了。建一个酒坊,就成了静涵的首选。
于是静涵带人,就在洮儿河的上游找了一个地方,开始建酒坊。这个时节,离着秋收还有几天,所以人手还是比较容易找到的。人们一听说来干活有工钱可以拿,一下子就来了不少的人。
酒坊建的比较顺利,用了十来天就把大框全都盖好了。接下来人们都要秋收了,静涵也就暂时停了酒坊的工程,而是让人四处宣传,今年要收购粮食。这下子,人们可就高兴起来,以往种了地就愁着往外卖,因为卖不掉。如今知县派人来说要收粮食,很多人都把新粮赶紧的收上来,然后处理好了就往外卖。静涵得知各家可能还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