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发参籽
�东西长得,今天你看着它长得小,可是明天再去看说不定就变老了。你们能遇上这么些没老的树鸡蘑,还真是运气呢。老爷子给孩子们讲起了树鸡蘑。说起来啊,咱们这山里还真就有不少好吃的蘑菇呢,你像是榆黄蘑、树鸡蘑、猴头蘑,挺多的呢。这榆黄蘑更是味道鲜的很,可是不能晒干,一大背筐也就能晒一小把就不错了,而且一干了味道就不好。猴头蘑倒是能晒干,可是太少了,一年能遇上几个就不错。树鸡蘑就更不用说了,时间短,一老了就跟木头似的,不能吃。唉,要是这些蘑菇能多些,那该多好啊。老爷子感叹道。

  静涵一听这个,心中一动,对啊,她怎么把这个给忘了前世的时候,不是已经有人工养殖蘑菇的了么现在他们在山上,就是不缺木头,只要能够弄到菌种,种在木头上,不就和野生的一样吗对了,她应该琢磨琢磨这个的。这些蘑菇味道鲜美,又营养丰富,都是难得的好东西。这里的人一般都用来送人啥的,那可是非常受欢迎呢,要是能够种出来,应该会很好卖的吧静涵觉得自己找到了一个好法子。

  这事不能太着急,要一点点的来,得先把菌种培育出来才行的。静涵心里有了计划,就开始慢慢的琢摩着这个蘑菇该怎么种了。

  虽然存了心思想要人工培育蘑菇,可是这并不是急切之间就能干成的,所以静涵依旧是每天该干什么还干什么。早晨依旧去看看那墟子,然后白天去林子里采药材。文昌每天早晨都和志明一起进镇子,去卖鱼和蝲蛄。有的时候,他们也会在陷阱里捡到野物,大夏天的,吃不上就会坏掉,所以一般也会捎到镇上卖掉。

  参地里的活是干不完的,今年志新和老爷子商量了,要三十丈参土。这样正好可以把去年拦的那些参籽也都撒上,以后慢慢的发展,就可以栽很多的棒槌了。这参籽并不是直接撒在地里就能出苗的,而是要经过发酵才能开口,只有开了口的参籽,撒到地里才会出苗。

  这个把参籽提前发酵,让它开口的过程,就叫做发参籽。发参籽又分干籽儿和水籽儿,干籽儿一般是在六月里。在地里找一块地方,底下用黄土夯实,然后铺上一层薄布,上面再铺上沙子和黑土的混合物,这里面就要拌上参籽了。参籽自然是去年晒干的那些,略微用水浸一下,拌到沙土之中,上面再盖上一层土。最后,还要在这块地上面搭上棚子,用来防止雨水落进去而使参籽烂掉。

  发水籽儿基本上差不多,唯一的区别就是当年采下的参籽,直接拌土发酵,然后秋天撒籽。这干籽儿和水籽儿相比较,干籽儿的发芽率比较好,出苗也齐。而水籽儿容易出现霉变,而且出苗也容易不齐,很多都会在撒籽后的第三年才出。所以一般的人家,如果不是急着用参籽,都会晒干了,吊在房梁上,等到第二年发干籽儿。

  许家去年弄了不少的参籽,今年光是撒籽就得用十五丈参土。所以今年发参籽的地方也比往年大了很多,上面做了一个木头棚子,还苫着草,就怕雨水落进去。

  周村长早就带着村里人分好了参土,这阵子志新和志明两人就忙活着刨参土。由于志明还要每天去镇上,再加上今年多了十丈,所以这参土刨的就慢些。好在有了那种宽镐头,咋地也能比往年强些。刨土的活儿累,陈氏就让志明他们经常买些肉回来,饭菜里倒是油水不错。

  今年开春,陈氏抓了两头小猪,如今也长得半大了。每天静涵他们还要负责去打些猪草回来,掺上一些玉米脐子、豆毛、橡子果等东西烀出来,两头小猪吃的可欢了。家里的鹅子也变成了五十多只,陈氏有个拿手绝活,就是能在炕上孵小鸡小鹅的。今年她特意留了六十来个鹅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