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十五六亩,一家人全家出动,用不了几天,也就完事了。在新搭起来的架子上,晾着拴好吊子的玉米,其余的粮食也都各自放好,等着干的差不多,就可以打粮了。其实粮食都有一个干燥和后熟的过程,不经过后熟的粮食,吃起来不香,口感也不好的。

  看着这满哪的粮食,老爷子的嘴都合不上了,没想到,咱家今年没有地,种这棒槌地竟然也能打这些粮食,好啊,真好。这比咱往年还多呢,咱家以前也就十五亩地,哪有这么些啊老爷子眼睛里全都是眼前这金黄的粮食。

  你咋不说这都是静涵的功劳呢要不是她想出了这个办法,咱们哪里想得到。陈氏也是高兴的很,瞥了一眼老头子,忍不住也笑了。

  老爷子一听,就不住的点头,是啊,你说的对,这还真是多亏静涵能想得到。说起来啊,咱们上山来,也是那个丫头的主意,如今看来,这一步咱们真的是走对了。这丫头是福星啊,你看她们光是拦参籽,还弄了那么多呢。咱们这么些大人,都没有她有这个脑子。

  老爷子的话,倒是让陈氏心头一动,老头子,你不说我还忘了,以前还没怎么的,也就觉得这孩子爱往家里划拉东西而已。自从志明出事了之后,就觉得这孩子好像比以前多了不少的主意似的,你没觉得奇怪么这老太太最是关心孩子们,所以就察觉出来,静涵的转变。

  这有啥孩子大了么。这么大的孩子,一天一个样,变的快着呢。女娃娃,本来就比男娃懂事早,肯多想是好事,你可别瞎寻思。老爷子对于静涵现在的表现满意的很,所以不许妻子瞎猜疑。

  我也没说啥,就是怕这山上有什么精怪的,冲撞了静涵可就坏了。你说的也对,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静涵又是个爱操心的命,懂事早,想的多。这也难怪。陈氏听了老爷子的话,觉得挺有理的,就不再去寻思那些了。赶紧的起身去把一些籽粒略微不好的玉米翻晒两下。这些是留着喂家里这些牲畜的,好玉米舍不得。家里今年喂了五只大鹅,四条狗,还有几只鸡,一头牛,这些也是要吃些粮食的。

  陈氏一边翻晒玉米,一边想着明年要不要抓两头猪养着,看这个样子,明年还可以多种一些粮食,养猪也够了。再者,这附近有不少的柞树,多捡些橡子回来,也能省点粮食的。养上两头猪,到时候过年杀一头,开春杀一头。不为别的,就冲着孩子们这么能干,也得让他们吃点好的。

  静涵和哥哥们又进山了,说是进山,其实就是出了参场子外面,随便往哪走都可以,全都是山林。今天他们来的这个地方,是一片针阔叶混交林,红松、柞树、春榆、紫椴等各种优质的树木都有。静涵他们自然是要打松籽了,这个时候的松籽,才算是完全长成,里面种仁饱满,油脂丰富,最是好东西了。

  志新和志明这次也跟着来了,参场子里头也没啥事,起参要等到大家一块儿,所以就留下了老两口,剩下的人全都来了。志新和志明领着文翰和文成上了树,其余人在树下捡松塔。薛氏和朱氏领着文宣文昌和女孩们在底下捡松塔。静雅也跟大家一起出来了,大家在树下面看着树上,只要有一松塔掉下来,就赶紧的找到捡起来。

  有了大人的加入,再加上这里的红松很多,每棵树上都有不少的松塔,所以松塔的数量在急剧的增加着。行了,老三,咱俩先下去,把松塔往回送一趟,要不然你嫂子她们背不动。志新看见下面的松塔都成了一个大堆了,就从树上下来,装上一大背筐,往参场子里背。志明也从树上下来,背了另一个大背筐,一起回参场子了。

  文翰和文成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