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陈氏领着薛氏还有慧心,静雅,全都在那刷人参。这个活静雅和慧心干是没问题的,刷人参自然是要用水的,可是却不必担心皴手的问题。因为人参有一种特效,就是对皮肤比较好,所以刷人参不会弄皴了手。

  陈氏把人参从大缸里捞出一些来,放到几个大盆里,盆里面也添上水,然后每人一把刷子,用来刷掉人参上的泥土。刷人参的时候要注意,尽量的不要弄掉 了人参上面的参须子。尤其是芦头下面,人参的脖子上,经常会长一些很大很粗的参须子,这也叫丁须。这个是最容易掉的,掉下来就只能当做须子卖了,当然没有 在人参上买的价格高。

  静涵没有跟着一起刷人参,而是跟文翰他们上山了。这个时候,是山上好东西最多的时候。松塔、榛子、核桃,这些坚果,还有山葡萄、五味子、软枣子等果子,都是在这个时候成熟的。另外还有榛磨,冬蘑等,也都在这个时候出来。秋天,就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孩子们就像一群小松鼠一般,都赶紧的抢着往家里划拉东西。文翰他们也是遇到什么就往背筐里划拉什么,今天他们来的地方,松树比较多,高大的红松树 上,挂满了黄澄澄的松塔。文翰爬到了树上,手里拿着根大杆子,看见松塔就用杆子捅下来,然后静涵他们就在地下捡。文成也想上树,可是文翰不让。文成今年才 九岁呢,哪里敢让他上树

  这松塔很大,没多会儿就装满了一背筐,好在大家都背着背筐来的,这个满了,再往别的里面装就是了。大哥,你下来吧,咱们的背筐都满了。静涵在下面喊。

  文翰听见了,就从树上下来,他身形轻巧,就像一直猴子似的。农村的孩子,无论哪个都会上树,就连静涵都会爬树,不过文翰是坚决不允许静涵上树的。 文翰从树上下来,背起最大的一个背筐,走吧,咱们先回家。把这些送回去,然后再出来。说着就在前面领着弟弟妹妹往家走。

  文成和静涵的背筐比文翰的要小了些,而文宣和文昌的就更小了,这都是老爷子和志新平日里没啥事给编的。庄稼人,一般的东西都是自己做,虽说做的不算太漂亮,可是能用就行的。

  孩子们到了家,把背筐里的东西往地上一倒,然后又赶紧的出去了。这个时候,不光要跟人抢,还要跟天抢,不一定哪天就变天,到时候就不能上山了。再次回到刚才的地方,文翰又爬上了树。这松籽的价钱很高,打松塔比干别的挣钱多了,当然得先紧着松塔往家弄了。

  这一次,每个人又捡了一背筐的松塔,时间已经不早了,该回家吃中午饭了。于是文翰从树上跳下来,大家背着背筐回家了。

  家里陈氏她们也刷了不少的人参,薛氏抽空去做好饭,等到孩子们回来,大家就全都停了手,都去吃饭。

  奶奶,今年的松塔可多了,我们这几天都打松塔。吃饭的时候,文翰跟陈氏说道。

  嗯,去年松籽可是卖到了五十文一斤的,真是个好价钱。今年多弄点也行,不过千万的注意知道吗这上树可不是好玩的,一定要小心。陈氏听了,赶紧叮嘱了几句。

  哎,奶奶放心,我会小心的。文翰点头答应。

  吃过了中午饭,孩子们也顾不上休息,背着背筐又走了。看着孩子们的背影,陈氏感叹了一声,都是好孩子,一个个的还那么小,就知道干活。也没有喊 累的,静涵那个小丫头,那就是个假小子,成天跟在文翰的后面,也不嫌累得慌。说起来静涵,陈氏真是只有摇头的份儿了。美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