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 部分
br />   殿下代表陛下出席?

  陛下为什么不亲自出席?

  这意味着什么?

  尤其,大家都知道,神殿是公开向陛下发出了邀请函的。在神殿的历史上,历次的大祭,从未少过历代皇帝的身影——因为,口耳相传的神话里,历代皇帝,都是受到大神护佑的。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这句出自《左转》的微言大义,就是说,一国的大事,便是祭祀和征战。唯有这两件,才称得上一等一的要事。所以,很多叛逃的大臣,往往要携带了国内的祭祀组器,作为给对方王者的见面礼。

  开幕式3

  最着名的是武王伐纣的时候,由于商纣王昏庸无道,残暴不仁,他手下的一名大臣,也就是他的一个叔叔,屡次劝谏无效后,干脆心一横,偷了祭祀祖先的青铜器,投靠了武王。

  纣王对此大怒,多次派人追杀,但都无果。

  所以,这不仅是指的南朝传统,相比之下,北国等国家,因为文明程度不那么高,对于祭祀,更是看得重要。他们一切,大到战争,小到耕种,都要求神占卜。

  如此时候,陛下竟然不曾出席!

  难道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加重要的事情?

  诸王心里却各自松一口气,尤其是一些首鼠两端的大臣。他们迫于陛下的压力,不敢太过公开支持大祭司,现在,见到的是倾向于神殿的太子,这是否就说明,陛下已经有了妥协的默契?

  陛下真的已经妥协了?

  就连大祭司,眼神也一闪,黑瘦的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

  就在这时,却见太子带来的大规模的随从,已经拿着华丽的地毯铺开。那是居中的一块高台,当时被保留起来,不知作何用途,只说是陛下指定的。现在,那些人陆陆续续,动作飞快地拿出座椅、打坐的蒲团、一些装饰等,由于人手众多,动作熟练,竟然在很短的时间内,便布置成了一个富丽堂皇的观礼台。

  大祭司的面色沉下去。

  诸王也纷纷觉得不妙。

  尤其是京兆王,他自忖和太子关系亲近,而且事先已经有过沟通。他上前一步,就要跪下,示意太子,去居中的高位坐下。这个时候,一定要把殿下拉向己方。

  就在这时,太子却巧妙地转了一个身,恰好避开了他的目光,连他行礼,都来不及了。

  所有人都怔住了。

  果然,只见太子大步走上居中的高台,居高临下地看着下面。

  太子竟然居中而坐!

  开幕式4

  太子竟然居中而坐!

  他选择了中间位置。

  既不是大祭司,也不是北武当。

  他站在那里,秋风吹起他的明黄色的袍子,隐隐而动,整个人,仿佛一棵树。这是,众人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太子。

  他面上没有一丝一毫的犹豫,嘴角紧紧抿着,十分沉毅。让人完全看不出他内心的想法。甚至他头上的王冠,那十二串的珍珠,都纹丝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