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毫厘千里
msp; 李平虽然知道诸葛亮用兵如神,却没想到退兵也能取得如此成绩,自己真是不能不佩服他了。他灵机一动,登时计上心头,忙提笔拟了一封奏折发往成都。

  成都,后主到李平的奏折,扫了一眼,啪的一下把折子扔在龙书案上:

  “这个李平,改了名字是不是把脑子给改坏了?不是以为朕真不知道相父为什么退兵吧?李平,平平庸庸的平吗?”

  身旁的黄皓凑上前,扫了一眼折子道:

  “李将军远离朝局在江州待的太久了,脑子都僵了。以丞相的政治敏锐,怎么可能放弃这个扳倒李平的绝好机会?”

  后主瞥了一眼黄皓:

  “不得胡言!”

  黄皓忙满脸恭敬道:

  “下官失言了!”

  后主长身而起,背手在御书房踱了两步道:

  “李平自己不争气,就不能怪朕无情了。”

  黄皓讪笑道:

  “陛下无须有什么心里负担,天下无不是的君王,只有无不是的臣下。身为王臣,不能为主分忧,有何颜面授俸禄?”

  黄皓一番话说得后主心情顿爽,朗声笑道:

  “黄皓啊黄皓!你果知朕心!”

  回军途中,诸葛亮越想越狐疑,以司马懿的阴谋诡谲怎么会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连自己都未想到会取得如此战绩,竟然能一举击杀张郃。其实,这次伏击,自己未想过用元戎弩,毕竟此等兵家利器用在逐鹿中原,实在有伤天道。但也是诸葛亮未想到司马懿会中计,而且还是送了自己这么大一个礼,所以这次伏击,诸葛亮虽布局谨慎,但全是按兵法行事,实非刻意为之。

  看来,关中诸将并非是铁板一块,此战有这等战局,十之八九是关中各方势力相互倾轧的结果。本来,这是个绝佳的机会,但蜀国朝中显然政局不稳,自己久镇汉中,是时候整顿一下内政了。他清楚,李平纵使胆子再大,也不可能假传圣旨,后主召自己回国,只能有一个原因——他要亲政了。

  诸葛亮回到汉中后,连李平人都没见,便起身前往成都面圣,向后主询问退兵事宜。

  后主满脸惊讶:

  “相父何出此言?如何说是朕传旨召相父退兵?”

  诸葛亮满脸凝重从怀中取出李平的书笺道:

  “那这封手书……”

  后主从诸葛亮手中接过李平的手书,扫了一眼,龙颜大怒道:

  “李平好胆!竟敢假传圣旨!”

  说至此处,吩咐左右道:

  “速传李平前来见朕!”

  “诺!”

  御林军退下后。

  后主仍自喘着粗气道:

  “朕还奇怪相父一路进军顺利,怎么突然就退兵了?为此朕还特意令人询问李平。”

  说至此处,询问身旁的太监:

  “当时李平是怎么答的?”

  身旁太监恭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