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部分
  地“呸——”了一声。这叫嗤之以鼻。

  赵德发说得没错,要不是周雪梅在这里,还不知今晚是怎样一种情形。现在,可以肯定赵德发是不尽兴的。他没玩好。结束时,赵德发关切地问我:“要不要小姐?挑选一个带回去。”我说不要。现在我一个人还能坚持。赵德发以为我谦虚,说:“不会是没钱吧。要不,我先把帐给你付了。”我连连摇头。赵德发用如炬的目光看着我,对我表示强烈不满,鄙夷地说:“那二两r长在你身上,白长了!反正又不用,找把剪刀来,剪了算了!”

  这小子说话太毒了。他居然用两个指头比了比,做了个剪断的动作。周雪梅恶狠狠地瞪了他一眼,恨不得挖下一块r来。“怎么有你这么个姐夫!”

  虽说我不要小姐,但我觉得赵德发这小子蛮有意思的。南方人有个规矩,在外面请客玩,东道主只付歌舞厅的基本费用,小姐身上的开销都是由消费者自己付款的。传说掏钱让别人做a运气不好。他们很讲究这个。赵德发就不讲究。他每回陪客户玩耍,都是他一次把钱付清。他还要嘱咐客人一定要把钱用足。尽管如此,他照样每天都赚大钱。我本以为赵德发会带个小姐回去的,可他不敢带。周雪梅在这里很碍事的,就象妻子装了台监视器在身上一样。妻子周雪冰可以在南京随时知道丈夫在上海的活动。

  赵德发买了单后,我们各自打的回家。周雪梅钻进了赵德发的车里,消失在浓浓的夜色中。此时的上海如诗如画,每一个窗口里都在酝酿着新的故事。它是我们都市的眼睛。

  5、小姐只不过替老婆完成了某件事情

  回家后,周雪梅说:“如果今晚不是我在那里,你肯定会带小姐回来过夜”赵德发说:小姐只不过替老婆完成了某件单一的事情。

  玩伴们总是要分开的。回家之后我又重新陷入了孤独。打开电脑时已经十二点钟。我不知道我该干什么事。我把双脚跷在电脑桌上,一副吊二郎当、不务正业的样子,目光看着窗外的灯红酒绿。我想写一首诗或顺口溜什么的,把那些灯红酒绿歌颂或者讽刺一下。几年来,我一直用着前些年做生意赚的几十万元存款,就想写点象样的诗歌,作一个潇洒而前位的自由诗人。用上电脑之后,我把写诗就不叫写诗了,叫“打诗”了。打诗不好听,就象上海人把洗头叫“打头”一样,有些恐怖色彩,叫人想到武力。我已经打了四五年了,只在《诗刊》上发表过两回组诗,各省市的文学刊物倒发表过不少,都没多少稿费。太穷了。许多刊物都维持不下去,维持下去的也朝不保夕。日子过得非常可怜。即使如此,诗歌在刊物中的份量也越来越轻,成了点缀。有点象诗人的生存状态。太无足轻重了。诗歌成了夕阳文学,衰落了,只是还没落山。就这么个景况,刊物还为主编副主编的归属问题闹得热火朝天,时刻发生着大大小小的明争暗斗。但我还是把自己当诗人看待。我很担心文学的未来,如果我打不出诗来,中国就没有好诗了。我替广大读者感到焦心。他们读什么呀?所以我急,急得失眠。

  此时的赵德发和妻妹周雪梅已经回家了,故事从我们的另一端展开。赵德发的妻子周雪冰在给妹妹租房时,考虑到了妹妹监视的能力问题,便把她的房子租在同一幢楼上。赵德发在五楼,周雪梅在四楼。赵德发人长得高大且胖,一百六十多斤重,把这么大个庞然大物搬上五楼,自然就气喘吁吁了。赵德发这人特怪,一到夏天他就成劳模了。额头上有多少汗,背上就有多少汗。好象世界上就他一个人辛苦。

  赵德发进门的第一要务就是洗澡。从浴室里出来,就听见门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