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 部分
  .

  .我认为马书记讲得很有道理,频频点头:“我会努力扑下身子去工作,绝不辜负马书记的期望。”

  “小江,不要被暂时的一点挫折击倒,你这次捅了这么大的漏子,我必须给你严厉处分人生的路很长,不可能一帆风顺,记住四个字:坚韧不拔……”马书记又对我说:“我希望你能通过下基层锻炼,成长为一名合格的青年干部,不管是从思想上还是心理上……”

  我默默地点头。

  马书记还当场叫来值班副总编辑和总编室主任,确定在报纸二版开辟《扶贫日记》专栏,由我负责撰稿,写扶贫故事。

  我想下去扶贫,一方面是受此次新闻稿件事件的刺激,另一方面,最近发生的一系列事情,从柳月和我分手到梅玲和我发生关系,再到梅玲暗算柳月,都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让我产生了一种逃避的想法,想暂时离开这是非之地,想找一个僻静的地方,让自己脱离尘俗,远离纷争,涤荡自己的心灵,洁净自己的大脑,洗刷自己的罪恶……

  后来,我听说,当梅玲知道我参加了扶贫组的消息时,党委已经形成了决意,她想阻拦,但是晚了。

  作者题外话:===================

  免费看vip章节攻略:登录后进入个人中心,点击左侧的交易大厅,看一下当前拍卖积分的平均价格,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发起交易,选择拍卖读书积分,通过寄卖积分可以获得一定数额的u币,积分的售卖价格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

  积分的获取途径包括:每日登录新浪读书、给你喜欢的作品投票、在书评区发表评论。

  185 进山

  3天后,报社驻村扶贫工作组就开始入住扶贫村。

  报社扶贫组由三个人组成,一个是老邢,就是和梅玲竞争办公室主任遭马书记痛贬的那位,现在的身份是发行部正科级办事员,说白了就是闲置人员,这次他是我们扶贫工作小组的组长。

  另一位是老李,今年部队刚转业回来的一名军人,营级干部,腿里有打的钢钉,听说是参加过自卫反击战的三等功英雄。

  再一个就是我小江了。

  能和两位老大哥一起搭档,我倒也比较满意。

  巧的很,市扶贫办分给我们扶贫的村竟然就是我上次去采访山村教师王老师的养牛专业村——石屋村。

  这个村虽然靠养牛开始解决温饱问题,但是,山里贫瘠的自然条件依然让这个村的经济处于落后状态,缺水、缺电、交通不便,成为制约这个村经济发展的三大瓶颈。

  重新回到石屋村,见到熟悉的村长、王老师还有那些山里的孩子们,让我倍感亲切。

  进村前那天,我特地跑到新华书店,买了一大包学习教材还有好看的图书,作为再次见面的礼物,送给王老师和孩子们。

  因为我上次的新闻报道,王老师及石屋小学出了名,陆续来了各级领导视察慰问,陆续有省级新闻单位来采访,学校的办学条件也得到了显著改善,同时,还传来一个好消息,县教育局正在考虑王老师的民办转公办问题。

  所以,我这次重回石屋村,受到了王老师带领的全校学生的热烈列队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