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一:音乐之家 (1)
  “ever  since  i  was  a  boy  my  own  mother  vowed

  从我小时候起,我母亲就要我立誓

  i  must  find  the  way  to  power  through  a  noble  brow

  我必须要找到爬上权力顶端的捷径

  i  married  once  for  love  then  my  senses  came

  因爱结婚但让我突然意识到

  i  must  marry  for  the  stature  of  my  wife's  name

  我必须要找个有名声的妻子”

  —————————————————————————————————————————

  付迦越从来不否认自己想在音乐界的野心。

  为什么会走上追求艺术的道路?他说不出个所以然。他出身贫寒,在筒子楼里长大。小时候唯一能受到的音乐熏陶就是隔壁邻居家的录音机里偶尔放的一些磁带。

  多是流行歌曲,只有少数几次,或许是邻居家女主人怀了孕,本着胎教的目的,给肚子里的宝宝放古典音乐听。

  有一首曲子,他骤一听便如痴如醉。长大些才知道,那是巴赫的g大调第一无伴奏大提琴组曲。

  自此,也就结下了他和大提琴的不解之缘。

  上了小学,音乐课上,别的同学都在扇纸片折小飞机,他却认认真真听老师讲课,比文化课都认真许多。

  终于有一天,他鼓起勇气怯生生找老师,说,老师,我想学大提琴。

  他就读的小学可不是什么富家子弟的贵族学校,音乐老师听见这个小孩子稚气的要求,一时间感到很吃惊。说,你想学大提琴?这可不是随便玩玩的事啊。

  而这个小孩却出了奇的倔强。老师,那您考考我。

  老师来了兴趣。也想看看这么倔的孩子,究竟是不是这块料。便走到钢琴旁坐下,说,我们前几堂课不是学五线谱了吗,我弹,你来听,看能不能把谱认出来。

  单音全对。加到三和弦,全对。加到七和弦,仍然全对。

  也就是说,这孩子具有天生的绝对音感。几乎没有经过任何训练,就能指出老师弹出的所有固定调。

  这样的才能,就这么在一个十八线小城埋没,太可惜了。

  老师惜才,要求和付迦越的家长好好谈谈这孩子的培养问题。

  付迦越低下头。他不好意思让老师去家里看见自己的父母。

  父亲是一个钢厂的工人,下了岗,也没想过去找别的门道谋取生路,每天酗酒,喝得醉醺醺的回来,回来就打老婆孩子。付迦越护着母亲,也没少挨父亲的皮带,几乎每天都是在父亲的骂声和母亲的哭声中结束。

  他嗫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