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 蒙乱
,制定灵活适宜的政策,是摆在新政府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针对这种态势,新政府建立之初。便积极倡导“民族之统一”“领土之统一”。总统宋教仁指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各民族为一国,即合各民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愿中国“各种民族,相亲相爱。如兄如弟,以同赴国家之事”。新政府的这种民族观,成为北京政府处理国内民族关xi 的纲领。宋教仁在就职大总统的《宣言》中,希望西藏蒙古各位活佛王公认清“政体虽更,国犹是国”,在维护中华版图完整的前提下,实现全国的共和。

  宋教仁特别提醒蒙古王公活佛们注i ,“俄人野心勃勃,乘机待发”、“不可倚赖”。盼望王公活佛们关怀时局,眷念桑梓,派出代表到北京“参议政要”。同时新政府对蒙古王公联合会提出的不变动“蒙古制度”的要求,同意让步。这种妥协,当然是以取消哲布尊丹巴活佛型的“独立”为前提的。

  当中国革命成功,新政府开始执政后,驻京的内外蒙古王公们,以贡桑诺尔布、阿穆尔灵圭等为首,以外蒙古八十六旗、内蒙古四十九旗代表的名义,成立了蒙古王公联合会,代表蒙古王公的利益登上政治舞台。蒙古王公联合会顺应形势,随风转向,改bà 立场,表达对共和的妥协愿望,唱出“赞助共和”的调子。

  一九一零年八月,北京临时参议院通过了《关于满汉回藏各族待遇之条件》,共七条。其核心内容是维护蒙古王公贵族的私产、王公世爵制度“概仍其旧”、对喇嘛教信仰自由。以此为思~路~客.k.if,内外蒙古王公贵族阶层,开始明显地分化,以蒙古王公联合会为代表,团结绝大多数王公贵族和上层喇嘛拥赞共和,高举爱国的旗帜,与各种形式的民族分裂势力展开了斗争。

  一九一一年初,内蒙古科右前旗郡王乌泰公开响应外蒙,宣bu 独立,并且组织队伍进行大规模武装叛乱。乌泰在本旗及周围各旗煽动蛊惑,挑唆民族仇恨,号召蒙民起事,驱逐汉人。为号召更多不明真相的百姓,他还特别唆使本旗地位最高的活佛葛根,号召全旗各寺庙喇嘛奉经念佛,散布种种谣言,蛊惑群众。同时,库伦政府支援乌泰俄国“别列达”枪1200杆,子弹50万发。另有外蒙军四、五十人也秘密前来,帮助乌泰。

  但是,妥协和退让,并不是新政府的本质,乌泰显然是估错了形势。只要他们赞助共和。维护统一,政府可以暂且不动。但全力确保内蒙,向外蒙进行威慑和渗透,是新政府的既定方针。武装叛乱既然已经出现,就断没有再姑息迁就的道理。否则,难免会有人跟着闹腾。使得蒙古局势更加混乱。

  由总统任主席,国务卿、国防部长、参谋总长、陆军总长、海军总长、国安部总长为委员的国家安全委员会,迅速做出决定,电令东北军区司令员姚雨平“乌泰附合库伦,逆迹昭著,如再隐忍,势必牵动全蒙盟,即三省亦无宁日,现经国家安全会议决定。由你派员前往科右前旗对乌泰进行劝谕,先抚后剿,随抚随剿,若和平劝告失败,立即以兵力剿办,并驻兵内蒙,以慑库伦。”

  几乎与共和国政府发出命令的同时,俄国代理外交大臣涅拉托夫通知驻库伦领事廓索维慈。俄国政府将召开大臣会议对蒙古事件进行讨论。他说“喀尔喀内部形势本身并无损于我国的切身利益,蒙古问题对我们所以重要。因为它是一种手段,在解决我国在华的其他政治问题时必须加以利用。”

  “喀尔喀的目前运动及蒙古代表团赴圣彼得堡,使我们有理由向北京政府指出,在与我国交界的蒙古发生扰乱不能不使帝国政府感到忧虑,并迫使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