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部分
�房中术的具体内容基本上都在医书中。

  两汉隋唐时期,经济繁荣,学术昌盛,性学房中术亦因而得以发展,出现了一批新的房中术著作,内容上也有一定的发展与丰富。这一方面与当时开放的性习俗有关,另一方面得益于当时道家(教)方士的盛行,如葛洪、陶弘景、孙思邈等,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医学家。但道家(教)方士房中术,追求得道成仙,只能满足封建统治者既要纵欲又想长生的需要,却阻碍了房中术的健康发展。如葛洪的《抱朴子内篇?遐览》,以后又见于《隋书?经籍志》子部医学类。冲和子所撰的《旧唐书?艺文志》又提到此书8卷,《新唐书?艺文志》作《冲和子玉房秘诀》再次提升为10卷,张鼎所撰。可是这几部书到宋时即已失传,只有日本丹波康赖的《医心方》中引用了一些,流传至今。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玉房秘诀》,该书论述了在房事过程中女子的性生理和性心理变化,认为如果女子已达性兴奋而男子尚未兴奋,则女子要安心定意地等待,不可使“y精先竭”,否则会受“风寒之疾”;女子如果产生性妒忌心理而心情烦闷,y精独出,就会憔悴暴老,所以女子应懂养y之道,才能益寿延年。该书还从交h与损益的关系来谈择何种女子性j为宜,其中有一些科学成分,但也夹杂了不少以女子为玩物与y逸取乐的思想。该书指出要以性j来纠正性j之病,认为有些人由于极情逞欲,或性j方法不当,或因过饱、酗酒,或因当溺不溺、当大便而不大便遂急于性j等情况而受的损伤,即应根据其病因和症状而“解酲以酒”,即以一定的科学的性j方法来治疗由于性j不当而受的损伤。这是古代房中家实践经验的总结,多与中医学的y阳五行、气血经络理论相结合,含有气功导引之法,对后人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此外,《玉房秘诀》还提出了男女交h的“七忌”,论述了求子与优生的一些问题。这些内容和许多房中理论家所提出的交h禁忌与求子方法一样,既有科学成分,也有唯心迷信的成分,反映出封建社会男性以女性为玩物、侮辱女性人格、摧残少女的思想。

  除《玉房秘诀》外,还有成形于战国至两汉之间的《素女经》。该书强调,性j和人身体的强弱是相互影响的,“凡人之所以衰微者,皆伤于y阳交接之道尔”。书中提出了初步的优生理论,强调“爱乐”是两性jh的目的,也是为要生育“贤良而长寿”的子女。《素女经》提出“九殃”,即在九种情况下不宜性j,同时也提出了如何易于怀孕;认为性j是一种顺应自然的行为,压抑性欲、杜绝性j是有害的;但性j要掌握节度,可使“男致不衰,女除百病”,而不知规律蛮干则会“渐以衰损”。还详细阐述了关于性j具体姿势的“九法”。该书主张男子少s精,但并不主张每次性j都不s精,“久而不泄,致痈疽”。所以,《素女经》实为一本较为详细和全面论述房中术的古代性学著作。

  北宋时期,程颐、朱熹倡导的理学盛行,宣扬“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宣扬“存理灭欲”,儒家的地位因此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封建礼教使房中术受到扼抑,旧的房中著作流传受阻,新的难以出现。性医学只得从养生、生育的角度探讨房事,而耻于正面谈论性行为,因为“辞太近亵”,这和先期的儒派思想不谋而合。

  《论语?季氏》中,孔子说:“君子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告劝青年人不可放纵色欲。《孟子?告子上》的“食、色,性也”,道出了性于人生的要义。《庄子》中体现的性自然观是道家性观念的核心和基础。《吕氏春秋》亦有阐述性欲当节制,过则伤人的道理,亦属性养生、性保健之先导。在儒派思想主导下,宋代在某些综合性医学著作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