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沧海横流_分节阅读_33
��人都犯下谋逆的大罪,有这么个亲戚在,谁又敢用他?江源江清远或者有这等气魄,可是别人呢?怕是不把他的书当木柴烧了就算心胸广阔了。所以他必须沉住气继续等待,也只能沉住气继续等待了。

  一个人若是只有一条路可走,没得选择,也就能够心平气和下来了,林钧就是这样一种情况。他每日老实去翰林院点卯,老实完成自己的工作,回到家孝敬父亲,看书写文,平静的就像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平凡之人,就好像那般远大的抱负不是他的一样。

  时间漫长,可林钧并不觉的长,江源也不觉的。用别人他不放心,他特意派了清涟去了趟苏州调查林沂和林钧过去的情况,又让李达亲自去查这两人的心性以及有没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牵扯阻碍。这一个多月既是调查的时间,又是考察的时间。无论调查的最终结果如何,若是林钧的心性不足,太过急躁,那他也不能被大用,必须经历磨练才行,好在无论是调查的结果还是考察的结果都让江源非常满意,所以他决定出第一个考题。

  等待许久的林钧终于到了江源的信笺,上面题写着对他考验的项目。纸上谈兵要不得,所以江源需要看看他实际的才能。题目并不算困难,问的是城外京畿大营十数万人马,每人每日需要三两肉一两油,换算起来就需要三万斤肉食一万斤油,问的是如果林钧是京畿大营的采购官员,如何才能买到这些物品保证军队每日的供给。

  这题目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完全是开放式的,也没要求金钱的数量,也没要求具体的方法,只要求最终的结果,可是这样完全开放的题目却更加困难。没有要求就是最大的要求,若想要符合江源的心意就需要最方便的方式,最省钱的方法,而且不能亏待营中的军士,更不能以次充好,滥竽充数。这需要仔细思考,认真考察,最后才能设定合理的方法策略。

  林钧知道这只是考验他能力的第一题而已,第一题做完还有第二题第三题……可若是连第一题都不能回答的让江源满意就说明他的才能不过如此,那么他也就没有什么未来可言了。

  江源等待了三日就得到了回信。打开信封,展开一看,里面是一份详尽的规划,与其说是方法倒不如说是采购的制度,若是按照这份详尽的制度来做,几年甚至是几十年都未必会出现问题。虽然未必是最省钱的,最简单的,但却是最适合的,波动最小的。这道题目——通过!

  冠英侯爷随手就写下了第二道题目命人给林钧送去,这次是道农学水利的问题,四天之后林钧又交回答案,一看就知道经过了深思熟虑甚至进行过调查分析,依旧没有什么问题,相当具有可行性。

  第三题,第四题……江源的问题包罗万象,提出过税、管理、策划、农业、民治、水利等等的问题,林钧却都能一一应答,甚至对答如流,每一次都另辟蹊径,里面的一些想法让人拍案叫绝。最后,江源写下了一道问题,封在了信封之中命人交给了林钧,等待他最终的答案。

  已经成为书房管事的冠英侯心腹清涟亲自跑了这一趟,将密封的信笺交给了林钧,他很清楚自家侯爷对于这位林大人的器重,这位从七品的林大人虽然住的地方相当破旧,衣着也很平常,但就凭江侯爷如此重视他就能知道他将来必定不会平凡。

  送走了清涟,林钧急忙回到房中小心地拆开了信封,里面的信笺之上写着这样一段话,“源昔日常闻之,夏桀商纣有荒乱之疾,秦主燕帝有昏聩之厄,故社稷常倾颓,天下曾疲敝,宗庙不保而四海存危,山峦崩塌而日月失辉。时至今日,三代承平,泽被后世,理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