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沧海横流_分节阅读_26
贾家有两个国公府,虽说已经败落了,可里面还是有一个一等将军,一个三等将军和一个六品的工部主事的,比起齐国公陈家、治国公马家这等只余下一个爵位的人家来说也还算好的。可这陈家的陈瑞文,马家的马尚都上折子保举了大皇子,为何这贾家却毫无动作呢?难道是因为搭上了李守中就挂到了五皇子旗下,这贾家打算脚踩两只船吗?他们还有这等胆量不成?
哼,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皇帝一甩袖子,回寝宫安歇去了。什么立储大事?且等他气消再说吧。
皇帝想等到消气,可群臣们却不知道啊,这奏请立储的奏折每天都有个几十上百本呈上来,差点没把御案给埋上。也不能怪他们没有眼色,这从龙之功就在此一举,为了全家的荣华富贵这些大臣可不就死拼了。
这些日子今上的脾气是越来越差,乾清宫的大小太监有一个算一个没有没挨过他骂的,就连站在外面站岗的龙禁尉和御前侍卫都没饶了,每日里总得有那么几个成了今上的出气筒。这几日唯一一件让皇上心情好转的事情就是睿王司徒晟上的奏折,奏折的中心思想就一个,能不能给司徒昂换个好一点儿的地方住?要是能放出来就更好了。
若是老大、老四、老五说这话皇帝说不定还犯嘀咕,毕竟太子与这几个兄弟一向是不和的,他们说这话就有点儿心机深沉的意思了,可老三不一样。司徒晟幼年时经常受老大欺负,稍大一点儿又因为老四老五的事差点病死,倒是和太子的关系还好。虽然说成兄友弟恭有些矫情,太子也并没多看得起这个出身低微的弟弟,可几兄弟里还真的只有太子没有随便欺凌老三,偶尔心情好了还会赏赐老三些东西,陪他说几句话。
司徒昂被囚,说的是不许他出去,可没说不许别人去探望。可其他几个兄弟里却只有老三去探望过太子,而且一回来就上了这道奏章。文章写得十分动情,很是悲伤,若说老三和太子一点儿兄弟感情都没有反而让人难以相信了。没有感情能写出这样的文章?那“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之语若无真心哪里用的出?
司徒晟表示,他这篇奏折是江源捉的刀,他真心写不出这么声情并茂的文章。江源表示《陈情表》神马的果然是千古佳文,随便抽几句用上都有画龙点睛的效果……
不管怎么样,皇帝算是打定决心咬定青山不放松了,谁劝也没用,朕就是不立储,有本事你就在金銮殿撞死几个!不敢撞死的谁上奏折我就贬谁的官!皇帝一口气贬官十二人,坐在金銮殿上等着下面的大臣撞柱子,可是他们敢吗?
咳咳,那些大臣还真不敢撞死。这要是被记录在史册之上可不是什么太好听的名头,不立储又不是什么桀纣之行,皇帝说不立就不立吧。这群大臣立时就蔫了,这立储风波最终成了一场闹剧。
表面上四个皇子都没占到便宜,皇上还将司徒昂从宫中放了出来关进了皇城外的一处宅院中,似乎没什么大的变化,可司徒晟知道内里面皇帝记了他的好。若是臣子们一个都没有举荐他的就显得过于刻意了,所以司徒晟只让门下十几个黄河两岸出身的官员上了折子,而他自己的那份江源捉刀的奏章最是立竿见影。
司徒昂果然被皇帝换了个位置安放,说明他的奏章十分合皇帝的心意,而今上虽然名义上一视同仁什么表示都没有,可那兵部尚书刘方却在此时致仕了!为何他早不退晚不退就在这个时候告老还乡了呢?此时虽然江源的名号上还是兵部左侍郎,可掌控的权势却是整个兵部,就是过去的兵部尚书也没他权力大,谁让过去三个人控制
哼,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皇帝一甩袖子,回寝宫安歇去了。什么立储大事?且等他气消再说吧。
皇帝想等到消气,可群臣们却不知道啊,这奏请立储的奏折每天都有个几十上百本呈上来,差点没把御案给埋上。也不能怪他们没有眼色,这从龙之功就在此一举,为了全家的荣华富贵这些大臣可不就死拼了。
这些日子今上的脾气是越来越差,乾清宫的大小太监有一个算一个没有没挨过他骂的,就连站在外面站岗的龙禁尉和御前侍卫都没饶了,每日里总得有那么几个成了今上的出气筒。这几日唯一一件让皇上心情好转的事情就是睿王司徒晟上的奏折,奏折的中心思想就一个,能不能给司徒昂换个好一点儿的地方住?要是能放出来就更好了。
若是老大、老四、老五说这话皇帝说不定还犯嘀咕,毕竟太子与这几个兄弟一向是不和的,他们说这话就有点儿心机深沉的意思了,可老三不一样。司徒晟幼年时经常受老大欺负,稍大一点儿又因为老四老五的事差点病死,倒是和太子的关系还好。虽然说成兄友弟恭有些矫情,太子也并没多看得起这个出身低微的弟弟,可几兄弟里还真的只有太子没有随便欺凌老三,偶尔心情好了还会赏赐老三些东西,陪他说几句话。
司徒昂被囚,说的是不许他出去,可没说不许别人去探望。可其他几个兄弟里却只有老三去探望过太子,而且一回来就上了这道奏章。文章写得十分动情,很是悲伤,若说老三和太子一点儿兄弟感情都没有反而让人难以相信了。没有感情能写出这样的文章?那“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之语若无真心哪里用的出?
司徒晟表示,他这篇奏折是江源捉的刀,他真心写不出这么声情并茂的文章。江源表示《陈情表》神马的果然是千古佳文,随便抽几句用上都有画龙点睛的效果……
不管怎么样,皇帝算是打定决心咬定青山不放松了,谁劝也没用,朕就是不立储,有本事你就在金銮殿撞死几个!不敢撞死的谁上奏折我就贬谁的官!皇帝一口气贬官十二人,坐在金銮殿上等着下面的大臣撞柱子,可是他们敢吗?
咳咳,那些大臣还真不敢撞死。这要是被记录在史册之上可不是什么太好听的名头,不立储又不是什么桀纣之行,皇帝说不立就不立吧。这群大臣立时就蔫了,这立储风波最终成了一场闹剧。
表面上四个皇子都没占到便宜,皇上还将司徒昂从宫中放了出来关进了皇城外的一处宅院中,似乎没什么大的变化,可司徒晟知道内里面皇帝记了他的好。若是臣子们一个都没有举荐他的就显得过于刻意了,所以司徒晟只让门下十几个黄河两岸出身的官员上了折子,而他自己的那份江源捉刀的奏章最是立竿见影。
司徒昂果然被皇帝换了个位置安放,说明他的奏章十分合皇帝的心意,而今上虽然名义上一视同仁什么表示都没有,可那兵部尚书刘方却在此时致仕了!为何他早不退晚不退就在这个时候告老还乡了呢?此时虽然江源的名号上还是兵部左侍郎,可掌控的权势却是整个兵部,就是过去的兵部尚书也没他权力大,谁让过去三个人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