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 安史之乱 (上)
��王霄的大臣们,纷纷心怀忐忑的站了过去。

  “朕问你们一句,你们是哪里的大臣?”

  “我等是大唐的大臣,是陛下的臣子。”

  “好,那朕再问你们一句。现在安禄山叛乱攻打范阳,大唐危急,尔等是否愿意为大唐舍身赴难?”

  依旧是整齐划一的回应“臣等愿意。”

  王霄干脆站起身来“现在朕要去为大唐解决危机,尔等是否愿意随朕同去?”

  这下那些大臣们都沉默起来。

  战场上刀枪无眼的,真要是没在了战场上,那自己的权势,家中的财富娇妻美眷什么的可都成了过眼云烟了。

  “哼哼。”

  王霄冷笑不止“自己不敢去,又不让朕去。你们想怎么样?难道在这长安城里念你们那经书,就能把安禄山的叛军都给念死了不成?一群废物!”

  他用力一甩袖口,转身离开“站出来的这些人,全部随军出征!有不从者,皆以通贼论处!”

  几天之后,大军整顿出发之前,不少被点名同行的大臣,都纷纷上书称自己身体不适,无法随军云云。

  王霄对此的回应很简单,上书的这些他全都应了下来,然后一道张九龄附印的圣旨再发回去“既然身体不行了,那就回老家好好养身子去吧。朝堂上的工作不能停,你们的职务自有他

  人来顶替。”

  如此圣旨一出,这帮人全都麻爪了。

  寒窗苦读这么多年,为的不就是现在出人头地,光宗耀祖过好日子吗。

  一道圣旨下来,这么多年的努力全都没了,这谁能受得了。

  还没来得及称病的,赶忙急匆匆的赶过来随军。

  而那些被发回老家的,则是四处活动想要讨个机会。

  只是,他们现在没有机会了。

  王霄出动的大军并不多。

  长安城周边驻防的十六卫之中,抽调出来大约十万人马。

  加上西域各镇抽调的两万精兵,也就是十二万人。

  因为是在国内行军,所以随军的民夫并不多,全加起来也不到二十万。

  而他们的目的地,则是直接去往河东镇。

  现在的河东镇节度使是王忠嗣,他那边还有六万三千兵马。

  与长安城的援军汇合之后,就是一股可怕的洪流,可以从河东出击直接去抄安禄山的后路。

  当然了,前提是驻守在范阳的郭子仪,能够扛得住安禄山的猛攻。

  哥舒翰因为年事已高,所以留守长安城坐镇后方。

  张九龄也留下了,负责处置各方事务以及往前线输送钱粮物资。

  王忠嗣提前出发,赶回了河东镇做前期接应的准备。

  所以此时聚集在王霄身边的名将,则是以高仙芝,封常清,李嗣业为主。

  “陛下。”

  被任命为行军大将的高仙芝,正在与王霄探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