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文坛龙虎斗【二十三】
起,走下台去,递给了莫离。

  “莫大师,劳烦您给众位大才念念。”

  莫离一脸茫然的接过,不知刘睿影究竟是何用意,为何偏偏要她来宣读。

  其实这道理极为简单。

  在场的众人,除了五王之外,其余都是属于博古楼,亦或是通今阁。

  唯有莫离是自由身,还位列文道七圣手。

  除了擎中王刘景浩外,其余四王都是前来观礼的贵宾,自是不合适。

  本来应当让东海云台这唯一的局外人来读,可刘睿影并未在众人中看到李韵的身影,因此莫离便是最佳人选。

  莫离看着纸上的三句话,眼睛顿时一亮!继而十分不可思议的抬头和刘睿影对视了一眼,然后将纸上字抑扬顿挫的读了出来。

  刘睿影的字算不上好看。

  甚至可以算得上有些丑陋。

  并且比划生涩。

  间架结构也缺乏整体的协调。

  或许那些清高的文人看了必得说上一句,把自家鸡拿来沾沾墨,在纸上走两步,都比这字要来的齐整。

  但辩题之中,字的好坏并不重要。其中的立意和内涵才是本质。

  总不能因为字丑,便一味苛求。岂不是舍本逐末?

  写字好看的,也未必写的出刘睿影纸上的东西,因此写字不在于字怎么样,在于写的是什么,写出来的有没有意义和用处。

  宣读完后,众人仍在回味迟疑。

  鹿明明和常忆山却是起身朝着刘睿影拱手一礼。

  读书人唯有在觉得受教时,才会如此。

  显然刘睿影这三句话,让位列文道七圣手的这两人都佩服不已。

  闻道有先后,三人行必有师尊。

  文道一脉与武道最大的不同正是在此。

  黄口小儿也能有窥破天际之语,浩然学究也难免固步自封。

  “一个人行于世间百态,想要真正要做到内心的坦然,便要先做到拥有仁义的胸怀。这种来自于于内心的仁厚,在加上宽和,便能使之不斤斤计较。心怀宽广,才能不纠缠于这世道所给予的得失,故而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忧与恐。”

  鹿明明说道。

  这下却是连通今阁中人也无从找茬,只能很是不服的点了点头,响起一阵稀稀拉拉的应和之声。

  莫离将宣纸递还给刘睿影。

  他将其展开,面向众人,但却看着酒三半,伸手指了指那个“惑”字。

  酒三半眯眼看了片刻,便抚掌大笑,同时又饮了一口酒。

  这惑字,上或下心。

  或为可能之意,左右皆可逢源,毫无一定之规。

  人之所以有“惑”,正是因为这世道总是让人面临众多的抉择。此时,就要看自己这颗“心”在地下是否能托起,是否足够坚挺。

  如果心中早有判断,也不乏定力,那便不会被纷扰所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