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3章 海参崴
sp;圣旨宣读完毕,建虏残余高呼谢恩,随后,又隐隐响起一些哭声。这其中,既有劫后余生,大明朝廷没有赶尽杀绝的喜悦,也有大清亡国,蓄发换衣,“皇上”“太后”“辅政王”都被召到明国京师,这辈子怕是难以再见的悲伤。

  多尔衮面无表情的接受。

  福临伏地大哭。

  ……

  随后,张煌言宣布兵部的命令,马科,翁之琪留在海参崴,跟随他,负责筑城及周边开拓,后续会有更多的物资通过海路和陆路运来,而往海参崴移民的百姓,也正通过陆路,千里跋涉而来。

  吴三桂率领所部,押解福临布木布泰和多尔衮返回沈阳。

  ……

  夜晚,张煌言设宴,为吴三桂践行,并送了酒肉到福临和多尔衮的住处。

  ……

  一灯如豆。

  福临大哭,根本没有食欲。

  多尔衮却是一口一口,将面前的一盘肉,全部吃的干净。

  ……

  第二日,吴三桂押着福临,布木布泰和多尔衮启程,去往沈阳。苏克萨哈和索尼都要跟随,但不被允许,同时两人也都奉了多尔衮的命令,要留在当地,统御建虏残余,因此两人只能跪在地上,嚎啕大哭的目送载着福临、布木布泰和多尔衮的马车远去。

  随着吴三桂和所部的离开,临时码头很快就修建完成,海面上的大船一一靠岸停泊,将所载的粮草辎重,一批又一批的卸了下来,很快的,海参崴就变成了一个大工地,侥幸活命的建虏残余在明军的监督下,跟着大明工匠,开始扩建,加固码头,而工部官员更是带来了一份海参崴的规划设计图,和张煌言共同商议,按照图纸,先修码头,接着是官署屋舍下水道,最后是城墙……

  码头修建完毕后,张煌言登上大船,巡视周边海岸。

  从中书舍人,出使建虏,军机行走,又千里追击建虏残余,一直到现在的海参崴巡抚,这些年,张煌言经历了很多,也成长,成熟了很多。

  但即便是他,最初的时候,也是不能理解,朝廷为什么要在这遥远的,无甚重要,现在还没有民众的海参崴设立巡抚衙门?老实说,就大明规制来说,在海参崴设置一个县衙,都算是奢侈的。

  直到他看过,工部官员带来的隆武陛下给他的一封密信,他才是明白。

  朝廷克复了辽东,接下来就是辽东大开发,

  但在北方看似遥远,但其实却是近在迟尺的地方,大明的敌人已经是出现了,为了未雨绸缪,占据地利,大明朝廷必须为将来可能的大战早做准备,而作为辽东远方,最适合成为优良军港的海参崴,将会是重中之重。

  因为路途遥远,不论运兵还是运粮,都非是通过海路不可,谁占据了海路,谁就占领了胜利的先机。

  一句话,有了海参崴,大明就可以通过朝鲜清津港,通过海路,源源不断的运送兵马和粮草去往辽东的深处。反之,大明就将会处于被动。

  张煌言明白了,修建海参崴,是为了防备罗刹人。

  此乃国之重任,千秋百代之业,他又何惧辛苦?

  “好一个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