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1章 给你们安排的妥妥的(求月票)
�金山港刺史,绝对有希望名扬大唐的。
想明白了这一点之后,辛茂将就跟着李治出发了。
这一路上,大大小小的许多事情,基本上都是辛茂将负责安排的。
所以其他人可能还有心思在那里想着想那,但是辛茂将却是连胡思乱想的时间都没有。
甚至大部分时间,他都不在李治身边,而是今天在这艘船上,明天在那艘船上,确保每一艘船都不会出乱子。
也就是现在都到了难波津了,船队经过了这些时间的磨合,也已经慢慢的进入正轨了。
再加上大家已经离开大唐了,就算是想要后悔也没有机会了。
辛茂将才稍微的闲了下来。
不过,好歹也是历史上李治在位时期的宰相级人物,在辛茂将的张罗下,整个船队如今已经算是像模像样,一点也不用担心出乱子了。
“三千多人?倭国人不是派了很多遣唐使在长安城学习吗?难道那还不够吗?”
李治也是被这个学院的数量给震住了。
虽然在长安城,不管是观狮山书院还是国子监,亦或是渭水书院和曲江书院,办学规模都远超三千人。
但是这里是倭国啊。
一首大唐开办的孔子学院里头,就有三千多的学员。
要知道整个孔子学院,在海外的数量已经超过两位数了呢。
这么一算,每年要培养的番邦属国学员,数量还是非常可观的。
“没错!不过这些孔子学院的学员,进入到书院里头学习,都是需要交纳昂贵的学费的。
除了少数特别优秀的人才之外,是没有资格跟我们大唐自己的学员一样,只需要象征性的交一点钱就行了。”
很显然,自从知道自己船队的行程之后,辛茂将应该是临时做了很多工作的。
当然了,这可能也跟他平时看的报纸和书籍很多,对于大唐以及周边的情况比较了解。
不过不算是哪一种,其实都非常难得了。
这个时候的大唐子民,跟后世的老美百姓有一点像。
大家只关注国内的情况,国外是什么情况,普遍都不关注。
因为在他们看来,国外的百姓都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如果学费非常昂贵的话,那么除了勋贵子弟和富商子弟,其他人应该是没有机会进入到孔子学院的。
这样的话,孔祭酒扩大孔子学院影响力的想法,岂不是没有办法得到实施?”
李治自然很清楚孔颖达到底是怎么想的。
如果朝廷愿意免费招收学员,孔颖达绝对是举手支持的。
“郎君,倭国是掌握在勋贵富商手中的,只要他们的子弟心向大唐,基本上就意味着倭国是向着大唐的。
并且,有句话叫做上行下效。倭国的勋贵富商都热衷于学习唐学,那么他们的百姓,自然也是会拼命的寻找机会去学习唐语,希望能够让自己的阶层有一个跃升。
所以我听说难波津�
想明白了这一点之后,辛茂将就跟着李治出发了。
这一路上,大大小小的许多事情,基本上都是辛茂将负责安排的。
所以其他人可能还有心思在那里想着想那,但是辛茂将却是连胡思乱想的时间都没有。
甚至大部分时间,他都不在李治身边,而是今天在这艘船上,明天在那艘船上,确保每一艘船都不会出乱子。
也就是现在都到了难波津了,船队经过了这些时间的磨合,也已经慢慢的进入正轨了。
再加上大家已经离开大唐了,就算是想要后悔也没有机会了。
辛茂将才稍微的闲了下来。
不过,好歹也是历史上李治在位时期的宰相级人物,在辛茂将的张罗下,整个船队如今已经算是像模像样,一点也不用担心出乱子了。
“三千多人?倭国人不是派了很多遣唐使在长安城学习吗?难道那还不够吗?”
李治也是被这个学院的数量给震住了。
虽然在长安城,不管是观狮山书院还是国子监,亦或是渭水书院和曲江书院,办学规模都远超三千人。
但是这里是倭国啊。
一首大唐开办的孔子学院里头,就有三千多的学员。
要知道整个孔子学院,在海外的数量已经超过两位数了呢。
这么一算,每年要培养的番邦属国学员,数量还是非常可观的。
“没错!不过这些孔子学院的学员,进入到书院里头学习,都是需要交纳昂贵的学费的。
除了少数特别优秀的人才之外,是没有资格跟我们大唐自己的学员一样,只需要象征性的交一点钱就行了。”
很显然,自从知道自己船队的行程之后,辛茂将应该是临时做了很多工作的。
当然了,这可能也跟他平时看的报纸和书籍很多,对于大唐以及周边的情况比较了解。
不过不算是哪一种,其实都非常难得了。
这个时候的大唐子民,跟后世的老美百姓有一点像。
大家只关注国内的情况,国外是什么情况,普遍都不关注。
因为在他们看来,国外的百姓都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如果学费非常昂贵的话,那么除了勋贵子弟和富商子弟,其他人应该是没有机会进入到孔子学院的。
这样的话,孔祭酒扩大孔子学院影响力的想法,岂不是没有办法得到实施?”
李治自然很清楚孔颖达到底是怎么想的。
如果朝廷愿意免费招收学员,孔颖达绝对是举手支持的。
“郎君,倭国是掌握在勋贵富商手中的,只要他们的子弟心向大唐,基本上就意味着倭国是向着大唐的。
并且,有句话叫做上行下效。倭国的勋贵富商都热衷于学习唐学,那么他们的百姓,自然也是会拼命的寻找机会去学习唐语,希望能够让自己的阶层有一个跃升。
所以我听说难波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