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回
�皇上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过去未来,甚么都知道了。皇上说过大清江山万万年,那定然不错。反清是反不成的,大家不如散了伙罢。

  康熙伸手在桌上重重一拍,厉声道:你是一意抗命,不肯去捉拿反贼了韦小宝心想:江湖上好汉,义气为重。我如把师父他们都捉了来,皇上一定砍他们的头。这样一来,韦小宝出卖,变成吴三桂啦。唉,当时甚么人不好冒充,偏偏去冒充小桂子。小桂子,小桂子,可不是吴三桂的小儿子吗我这伯爵大人也不要做了,想法子通知师父他们大家逃走,滚他妈的臭鸭蛋罢。康熙见他不答,心中更怒,喝道:到底怎样你难道不知自己犯了大罪我给了你改过自新、将功赎罪的良机,却还在跟我讨价还价韦小宝道:皇上,他们要来害你,我拚命阻挡,奴才对你是讲义气的。皇上要去拿他们,奴才夹在中间,难以做人,只好向你求情,那也是讲义气。

  康熙怒道:你心中向着反贼,那是顺逆不分,目无君上,还说讲义气顿了一顿,说道:你救过我性命,救过父皇,救过太后,今日我如杀了你,你心中定然不服,要说我对你不讲义气,是不是到此地步,韦小宝索性硬了头皮,说道:是的。从前皇上答应过的,奴才就算做错了事,皇上也饶我性命。万岁爷的金口,说了可不能反悔。康熙道:好啦,你倒深谋远虑,早就伏下了这一着棋子,哼,其心可诛。韦小宝不懂其心可诛这四字是甚么意思,料想决不是好话,自从识得康熙以来,从没见过他发这样大的脾气,心想:我这颗脑袋,那是砍下了一大半啦。小皇帝的脾气,向他求情也没有用,只有跟他讲理。说道:皇上,我拜过你为师,你答应收我为徒弟的。那陈近南,也是我的师父。我如心存害你,那是欺师灭祖。我如去害那个师父,也是欺师灭祖。再说再说,皇帝砍奴才的脑袋,当然稀松平常。可是师父砍徒弟的脑袋,却有点儿不大对头了。康熙心想:收他为徒的戏言,当时确是说过的。这小子恃宠而骄,无法无天,居然将我跟天地会的匪首相提并论,实在胡闹之至正想到这里,忽听得远处隐隐人声喧哗,乒乒乓乓的,又有兵刃相交之声。

  韦小宝跳起身来,说道:好像有刺客。师父请坐着别动,让徒儿挡在你身前。康熙哼了一声,心想:这小子便有千般不是,对我毕竟有忠爱之心。说道:你以后再也不可叫我师父。你不守本门的门规,本师父将你开革了。说着不禁有些好笑。只听得脚步声响,有数人奔到殿门外,停住不动。韦小宝奔到殿门之后,立刻拿起门闩上了闩,这是性命攸关的大事,手脚之快,无与伦比,喝道:甚么人

  外边有人大声道:启奏皇上:宫中闯进来三名刺客,内班宿卫已团团围住,不久便可擒获。韦小宝心道:归家三人终于逃不出去。喝道:皇上知道了。即速加调一百名侍卫,到养心殿前后护驾,屋顶上也得站三十名。殿外的侍卫首领应命而去。康熙心想:他倒想得周到。那日在五台山遇险,那白衣尼姑从屋顶破瓦而下,果是难以防备,幸亏这小子奋不顾身的在我身前挡了一剑。过了一会,吆喝声渐轻,但不久兵刃撞击又响了起来。康熙皱起眉头,说道:连三名刺客也拿不住。倘若来的是三百名、三千名,那怎么办韦小宝道:皇上不用烦恼。像归辛树这等脚色,世上是很少的,最多也不过四五个罢了。再过一会,只听得脚步声响,又有刀剑嫌诏,加调的内班宿卫到了殿外;又听得殿顶四周屋瓦发出响声,上高的宿卫跃上了殿顶,众卫士知道皇帝便在殿内,都把守在殿檐殿角,不敢走到屋顶,否则站在皇帝头顶,那可是大大的不敬。康熙知道单是养心殿周遭,便至少有四五百名侍卫把守,决计无虞,不再理会刺客,说道:你瞧瞧这是甚么从衣袖内又抽出一张纸来,铺在桌上。

  韦小宝走近一看,见是一幅�